近年来网上好像一直有一种声音是“请也对父母体谅一下,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有时候他们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其实我觉得蛮有道理的,但是话虽如此,可是我觉得这句话也是比较更适合用来说我们父母的那一辈,而不适合现在的80、90后新手父母。
因为对于现在的新手父母来说,虽然是第一次做父母,可是市场上却已经有非常多很成熟的育儿类的书籍来供大家去学习,在成为父母之前应该以此为指导好好的学习,在思想上要给自己准备,对今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熟悉,然后更好的应对。
而且,以我不成熟的观点认为,这些育儿书籍其实是在生孩子之前接触会好一些,等真的成为父母,再去看这种亲子关系指导书可能会有些兵荒马乱,当然,如果我们想成为合格的父母,任何时候去改变都不晚,所以,要向大家推荐一本蛮不错的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别再用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借口啦这本书是美国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通过40年育儿经验总结而成的,0~6岁对于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这本书就是要帮助家长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可以实现与孩子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别再用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借口啦“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将决定他(她)们未来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这本书的背面也很有特色,介绍了书里面内容的小片段,确定,人只能改变自己,而可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改变。
儿童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现良好的艺术。
我觉得这里非常有必要划重点让所有家长都看看明白,育儿教育最重要的是改变自身行为,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孩子,是通过家长行为的改变去带动孩子!!!!!!!!而很多家长都没搞懂这一段,教育孩子,不是要求孩子,打骂孩子,更不是无条件的宠爱。
书的背面提出了问题,还告诉我们答案可以在书中寻找,这就很好的增加了阅读兴趣。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别再用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借口啦这本书我最最喜欢的,以及核心要表达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需要:1、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2、对孩子合理的期望;3、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简而言之,父母要很清楚自己看重的是什么,对孩子的期望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的合理期待,还有就是父母要学会自我激励和享受生活。
更直白的说,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成长阶段有合理的期望。
如果你在家的时候一直玩手机、打游戏,你期望你的孩子不碰一下手机,专注于看绘本,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稍微有些小,孩子最初就很喜欢模仿,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现在有这么多孩子更早的接触手机,甚至有的三两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开视频通话等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别再用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借口啦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别再用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借口啦这本书里面有大量的图表,包括图中儿童不同阶段技能发育示意图,也有很多测试,后面还有很多章节的课后练习,通过不断的重复加深记忆,让我们通过内容再次的测试自己对书中讲述的方法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所以这真的是一本不错的指导书,不完全都是文字让你看着枯燥
家长们真的应该多看一看这本书,尤其是发育示意图,让我们很直观的明白有一些行为不是普遍的,所以家长真的不必要过渡担心和焦虑,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在8个月就能说话,家长如果过于担心可能也会把这种焦虑传染给他人和孩子。
说到这里我想到韩国一个教育专家“怼“”学生家长的视频,视频里面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努力考上重点大学,教育专家就说,那你去考一考吧,反正你也上过学,有学习基础,你去复习一年然后参加考试吧,家长却说,我不行啊,我学习很差的,教育专家问,那你凭什么认为你这样的基因能生出非常聪明的孩子,你不去努力反而期望孩子可以考上重点大学呢?
这和有些家长是不是很像?各位家长也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中枪呢?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别再用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借口啦书的最后还给出了常见问题的150个点子,除了很详细的讲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后面还列举出了大量的事例,而且完全是运用前面提到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在分析运用。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讲解方法的时候一直有事例,因为也许看文字并不能让我们很好的去理解专有名词,但是事例就不一样了,因为有事例一下子就很明白,就知道问题在哪儿,怎么用书中的方法解决,以及很好的分析了一些情景。
我在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当一个好的家长,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非常难的,因为你不仅要很好的时刻去观察孩子,也要不断的去审视自己,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存在问题,以及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合理的,而且你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想当然的理解,孩子与我们的认知是有较大差异的,有一些问题我也是通过书里介绍才第一次想明白。
而且我才发现原来0~6岁这种很小的阶段竟然能对孩子今后的影响那么的深,我还没有成为父母,但是就我的观察来看,很多父母很爱说,“孩子还小,这样没事的,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还有一种声音就是“孩子还这么小,他能懂什么啊,说了也白说,等长大了再教育吧“,以及“这小孩就得打,不能惯着“和“哎呀,孩子嘛,这些都正常,哎呀,我们孩子真好,多厉害啊“这种极端思维都是不可取的
这个阶段对孩子性格、习惯的塑造都非常的重要,有一些孩子如果养成通过哭闹引起父母注意,而父母没有察觉的话,可能长大了也会用更极端的方法去引起父母注意
如果孩子一哭闹家长就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孩子就会认为哭闹是有用的,可能以后看到别人的东西想要也会用哭闹来抢过来
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熊家长“,孩子的外在表现就是家长教育方式的体现
这本书的指导参考意义很强,非常适合新手父母,也很适合准备当父母的人,真的不要总是拿“第一次当父母“做借口了,明明有很好的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走捷径,减少试错、探索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的运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