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要有信心。
——玛丽·居里
考研的决定是在八月的尾声中敲定的,骤雨般疾速。定心下来仔细算计时间,才发觉所剩无几,与已经准备了半年甚至一年的考研人来说,我才开始起航,他们却已航行在半路上。但是起步的早晚并不能说明成败的几率问题,我想就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尽力拼搏一回。
于是我开始着手购买备考书籍,制定复习计划,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且不断给自己鼓劲。每天奔波于图书馆、餐厅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吃饭、看书,就是睡觉。出校门溜达玩耍,已是奢望的想法。在自我监督和克制中,我强制性地要求自己与书为伴,备考成为生活主旋律,立直旗杆,雷打不动,风吹不倒,坚持到底。
借口
但是,每一次航行都会有风雨飘摇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是最好的学校,在经受打击和磨砺意志之间,铸就坚强的心,自信勇敢前行!
十月,当我们沐浴在烈日炎夏的余景中时,忽然一股寒流来袭。原本还是短袖迷你裙高跟凉鞋的装束,突然就要长裤长袖裹身御寒,让人猝不及防。而我,在寒流第一天由29、30摄氏度骤降至14、15摄氏度的气温里,豪壮地加入了流感的行列。因为我坚持认为天气尚属初秋。
事实证明,深圳没有秋天,更没有细分初秋、深秋来衔接夏天和冬天。我的豪壮,作为愚笨的捍卫而成为寒流的牺牲品。在忙于吃药、瞌睡和擦不完的鼻水中,我毅然决定放一天假——养精蓄锐。
我为这一天做足打算,极其美乐地构想了进程。首先把六点四十分的起床时间推迟到八九点,然后在宿舍上网等待舍友打回午饭。下午饱睡两三个钟(平时午休时间的四五倍),醒后看两部电影,之后煮白粥解决晚饭问题。晚上以看小说打发。
然而,当我看完第二部电影的时候,窗外天色清明,落日余辉正涂抹着几朵云霞,而室内的冷寂却胜似寒流弥漫其间。我顿然自责起来:生病修养不过是个借口,作为我逃避学习的正当理由。想起自己信誓旦旦的考研计划,以及图书馆中正奋斗着的人潮和氤氲书香,心中的暖流与现实的寒流对抗,我更坚定——不能偷懒。
我取消了余下的活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关了电脑,换衣服鞋子,装上书挎上背包,神清气爽地出门。
晚上我又坐回图书馆熟悉的角落,身边的热气流畅,看着一张张埋头苦读的脸,我会心一笑,庆幸自己也在行列——为梦想耕耘的路上。
唯物主义
在考研的最初备考阶段,有一个问题一直纠结于心——为什么考研要考政治。当我像读小说般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史,又饶有兴致地复习完《思修》转战《马克思》的时候,这个纠结于心的问题像一颗巨型炸弹,随时可能令我的头爆破。在拿起与放下书本之间,我慢慢变得懒散、厌烦,蜗牛般蠕动,三天看一章,还做不完100道基础题。我想,是我的唯心与马克思的唯物水火不容吧,不然怎么一见到它,我就头痛。
对于学文学的我,自小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多愁善感、诗情画意、点滴感悟都源自内心的敏感。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枯燥乏味得与我格格不入,或者说我倔强地不肯走进它的世界。
于是,在时间的消磨中,我开始担忧自己梦想破灭,害怕一切的努力付诸东流。听说众多名落孙山的前辈就是栽在它的手上——十足的拦路虎。而马克思主义贯穿于整个政治科目始终,既是基础又是关键,不过关,其它内容便是云里雾里——看得到现象而抓不住本质。
在我愈发焦急的时候,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给了我动力,我又想起高考备战的名言“没有过不去的坎”,于是调整心态,细心研读起来。没想到《马克思》读完了,我入党的激情也被调动起来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冬眠
冬天,从夏夜悄悄走来,刺骨的寒风、铺天盖地的云层、呼出的白色水汽都是它的信号。冬天来了,于是冬眠也开始了。
我撑开迷蒙的双眼,身子却还在被窝里瞌睡,刚撑着坐起来,一转身又倒回去。冬天,真是一个做梦的季节——赖床,但我得起床了,计划还在继续。
舍友酣睡如初,不为所动,哪怕我把冰冷的双手捂在她脸上,支吾一声,她又美美睡去。随她吧,她把宿舍作为备考基地,她的考研不由我做主。我收拾着离开,继续前往图书馆。
这个冬天来得突然而寒冷,因为寒流的缘故,气温徘徊在10摄氏度左右。我把自己裹得像颗球,不见脖颈不见腰,脚下一双高筒靴踏得地面咯咯响。天寒地冻的季节,许多人却必须为自己的生计生活继续奔波着,而我,也为心中梦想的未来蓄势待发,坚持前行。
我常感怀时光的稍纵即逝,“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还来不及细细回味,却将远离。我很庆幸,考研的备考生活给了我更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但哪怕有充裕的时间,不珍惜不坚持也都浪费。在考研大军中,我孤军奋战,为自己而战,我的时间少得可怜,但即使再微小的希望我也想去争取,而且不遗余力地争取。
考研备考中有“三三”原则,即坚持到一半的人、坚持到最后而没有勇气进考场的人和坚持到最后并考完试的人各占三分之一。
谁是最后的胜者,谁将笑到最后?如果没有梦想、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谁都坚持不到最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