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不知家中宝,归来已是青年人。你以为我说的“宝”是什么?它就是中华经典藏书,中华经典名著。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他一生学习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这位科学家认为,道德、纪律比所学知识更重要,一个人的品质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一个人的优良品质需要从小就被培养,才能成就不凡人生。
传统是什么?我想,它指的是,从古时一代又一代传到现代的文化之流,这个“统”有种种形式改变,但骨子里还是传下来的“统”,而且不是属于一个人一个人的。
在《书都读完了》这本书中写道:总有一些书,是一些基础,我们需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而不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知识,然后,就会有很多的书籍,在解释这些书籍,他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解释,让我们理解,了解,但是,在你把这些书籍读过之后,不要忘记,把最基础的书籍去读一读,而不是只读解释版。
有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知识可以通过书籍获得,技能可以通过习得获得,而智慧却需要我们自己去学,去悟,去看,去听。
学习的终极目标:“实践智慧”。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智慧的源泉,它的名字叫直觉,我们也许会把它称为良知。直觉会引导我们做出第一反应,它没有什么可言说的,但是,关键时刻却可以帮助我们。
吾性自足,当我们放弃掉很多知识的时候,不断地让它们产生内在的链接,形成你的智慧,向你的内心去寻求答案,而不是向外求,你会发现,一切豁然开朗。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读得进去,也出得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