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寒的《后会无期》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本来只是电影中为故事情节安排的一句台词,却被不少人认为很有道理,还有人认为这就是韩寒的主张。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要理解这句话,首要要分清两个概念:到底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利弊”。抛开那些心理学家的复杂高深理论,以简单直观的方式理解,“对错”是一种主观判断,即某件事情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符合三观的事情就是“对”的,不符合三观的事情就是“错”的。而“利弊”更侧重的是某件事物的结果造成的客观影响;如果结果对自己好,就是“利”,如果结果对自己不好,就是“弊”。
我们知道,从小孩长成大人,身体的成长是必然的,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成长。现在的孩子一般营养都很充足,食品里面的激素也多,很多孩子身体在小十来岁就发育的和大人差不多了,但思想上却很难达到成熟的境界。而思想的成长,是人一生都可以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就主观判断来说,必然是成年人比孩子们有更强的判断力;即成年人更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而“利弊”这种客观上事物结果带来的对自己所产生影响的判断,其实人们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婴幼儿就已经能清晰地判断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是“利”还是“弊”,进而用哭、笑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判断。这说明对“利弊”的判断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是成年人才更具备判断能力的概念。但很显然,婴幼儿是无法判断“对错”的;对于让自己吃饱、穿暖、或带来快乐刺激的物品或行为(即“利”)来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是通过正当渠道还是通过损害他人社会的方式得来的)或是否会给其他人带来不利影响,是不关心的。等婴幼儿长到儿童、青少年直至成年,才逐渐会形成自己的三观从而对“对错”进行判断。但很显然,只有成熟的成年人才更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
实际上,判断利弊是自然进化的基本法则。所有的动物都是能够判断利弊的。在非洲大草原的羚羊和狮子,在丛林中的老虎和鹿,以及其他各类动物都是通过判断利弊才得以生存繁衍的。而真正通过价值观去判断对错,只有经过文明进化的人类才能做到。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不一样,但作为人类这个群体,还是有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等等。在坚持价值观的时候,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就需要因为坚持“对错”而舍弃个人的“利弊”。例如,人类社会的慈善活动、公益活动等,一般而言更多的是为了社会大环境和长远的利益(尤其是隐名的公益活动)的“对错”判断,而不是出于对个人眼前得失的“利弊”的判断。因此,坚持“对错”分析比判断“利弊”更能体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那为什么会有人听到这句话之后还能相信这样的说法?并醍醐灌顶似的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深深地感叹自己以前对社会认识不深,大作悔悟状?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单色的纯洁世界,而是一个充满对与错、善良与邪恶、公平与偏见的各种色彩组成的综合体;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渐进的过程。正是在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对于很多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遇到挫折的时候深刻剖析自己是很痛苦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认为这都是社会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从而发出“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的感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真正的成熟,是能够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阴暗面,但仍保持当初的初心,坚信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坚信未来的光明,并以自己坚持的价值观行事。虽然脚下有泥泞,但也要不时仰望星空;不能因为偶然的一点挫折或不幸就轻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通俗点说,就是“点背也不怨社会”,该干啥就继续干啥吧!
仔细想想,如果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害没有对错,那将是一个可怕的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只有具备更多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判断****“****对错****”****的人,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看过韩寒写的文章,你就会知道“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应该不是他的主张。电影里“三叔”逗你玩的台词,千万别当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