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打开理解与爱的密码: 非暴力沟通

打开理解与爱的密码: 非暴力沟通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16:59 被阅读0次

    打开理解与爱的密码:

    观察事实·勿要评判·照顾感受·发现需求·提供帮助·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爱的密码

    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为什么我们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容易出现暴力的状况?它从很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的产生来源,并且给出了一个非暴力的解决方案。

    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喜欢各处做调停。比如说美国的黑帮打仗,之前还杀了两个人,这个帮杀了这个帮的人,这个帮杀了这个帮的人,然后两边要火拼。

    他会站在中间给他们调停,然后做非暴力沟通,帮助黑帮不要去杀人,成功了。他还会帮助美国的一些学校。比如说学生造反了,和校长吵架,说校长有种族歧视,然后他就去调停,在校方和学生之间调停。

    有一个很震憾的案例。就是他们的一个女学员被一个犯罪分子劫持,然后要强奸她,就在要强奸的这一刻,女学员对这个犯罪分子展开非暴力沟通,然后不断地去发掘这个人的需求。

    女学员说。我知道你很需要安全,对吗?我知道你现在很紧张,你很需要安全,能不能做点别的事,让您觉得放松一点?我也特别害怕。你看,讲出我的需求。我也特别害怕,希望您不要伤害我,能不能用不要伤害我的方法来给您补偿和满足?最后那个犯罪分子选择抢了钱包就走了,没有伤害这个女学员。

    所以非暴力沟通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帮助到我们。这里边是一套标准化的技术。

    什么叫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你表达的时候要说出感受,而不是说出评判。比如说,一个丈夫回家很晚,每天晚上都是十一点半回家,还一身酒气,这时候老婆肯定很生气。

    那如果是我们平常的沟通方法,这个老婆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呀,你干吗不死在外面呢?你注意哦,当你说“你干吗不死在外面”的时候,你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没有,对吗?你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当一个人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对方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都是因为你们的某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去寻找这个需求,而不是发泄情绪。因为情绪是最要命的双刃剑,情绪这个话说出去是很痛快,让你觉得很爽,你干吗不死在外面呢?

    但是问题是这个双刃剑也会伤害到你,你提醒你老公了,你老公说,对啊,我干吗不死在外面呢?我干吗死在家里边?所以过两天他就不回来了。这样暴力沟通的方法经常会导致生活变得一团糟,越来越糟糕,所以你要去寻找需求。

    非暴力沟通的结构是要第一句话首先说出一个事实。

    老公,这一个星期里面,你有五天都是十一点钟以后才回来,而且身上都有酒味。这是事实吧?只说事实,不要加入更多的评判。

    第二句话讲出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特别难过,我觉得很伤心,或者我觉得很失落。这都是感受,讲出你的感受。

    第三句话讲为什么

    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像一个家,我希望我们的家不像一个旅馆,大家能够在一起,能够一块儿吃晚饭,能够一块儿聊聊天,这样才是家的感觉。讲出你的这个原因。

    第四步,讲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

    什么叫清晰明确的要求?那么我希望你能够以后每周有三天都在八点钟以前回来,咱们可以一块儿吃顿饭,你觉得怎么样?当一个老婆能够用这样的方法跟老公沟通的时候,这个家里边吵架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人根本不会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个特有意思。

    有个朋友,他长得很瘦,但他老婆有点胖。然后他老婆经常到了晚上就说,咱今儿就不吃了吧。因为他老婆减肥,她就不做饭了。但是我这哥们很瘦啊,他饿得要命。然后就跟我抱怨,他说,这家伙不好好做饭,气死我了,根本不好好做饭。

    我说,那你提出你的要求啊,提出你的具体要求。他说,我提了,你还让我怎么提?我说,你怎么提的?他说,我说你给我好好做饭,你不能这样混日子。

    这是具体的要求吗?他老婆说,我好好做饭啦,你看方便面都煮好了,你吃啊。他老婆认为煮方便面就是好好做饭了。

    所以你发现,我们人和人之间对于这些模糊的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包括很多女孩子讲出“你要对我好一点”。什么叫作“对我好一点”?他不知道嘛,叫作“臣妾做不到”。

    所以我就跟我这朋友讲,你要提具体的要求。他说,我让她好好做饭,还不够具体吗?当然不够具体啦。

    那么什么叫作好好做饭的具体的要求呢?老婆,我希望咱们每周有三个晚上自己在家里做,然后每次做饭呢,三菜一汤,两荤一素。这才叫作具体要求。

    所以我跟我老婆有时候吵架,我就很无奈,我说,你有啥要求你说呀,你希望我干啥?你说出来我照做不就完了吗,你干吗这么生气呢?不说,就是不说。

    我说,你说了怕什么呢?后来等她不生气以后再问,你说你干吗不说呢?她说,说了还有啥意思?说了就没意思了。所以两个人就活该一天到晚地吵架。

    在生活当中,其实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四步:讲事实,讲感受,讲原因,提要求,很简单的几步,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我们被暴力沟通的情绪所掌控。所以我们有必要今天来系统地学习一下非暴力沟通,知道暴力的来源是什么,然后怎么把非暴力沟通一步一步地做好。

    非暴力沟通·爱的密码

    什么是造成暴力沟通的因素呢?

    第一个,造成暴力沟通的首要因素是道德评判

    就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以后,我们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定义,说你这是不尊重我,你这个人是没修养。

    自己开车的时候,车上坐了一个亲戚,这个亲戚拿了个卫生纸,然后朝窗外一扔。这时候你可能心里也会不高兴,说你别这样,这不合适,就可以了吧?他说这没地方扔啊,车里边没地方扔。

    你能理解他,但是假如你开着车,前面那个车里有一个人朝外边扔卫生纸呢?你会说人渣对吗,但你会说你们的亲戚是人渣吗?不会。但是你会说前面那个车的人是人渣。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于不熟悉、不了解的人,我们特别容易直接给予道德评判。而对于熟悉和了解的人,遇到了一些敏感的事,我们也会给出道德评判,我们会认为,你从来都不尊重我,你从来都不关心我,你就总是欺负我,你这个人没有修养。

    你看,这些话是暴力沟通最大的来源。我们一旦开始用道德评判的方式跟对方沟通,肯定是暴力沟通,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暴力沟通的第二个因素就是比较

    你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不如谁谁谁?比较也会给对方内心当中带来很大的伤害。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越是用比较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个孩子就越容易叛逆。他心里的想法是,那你找他去,那你有本事你跟他好,你别跟我好。所以比较也是暴力沟通的一个来源,因为人们习惯性地愿意比较。

    第三个暴力沟通的来源是回避责任

    就是有特别多的人喜欢说“我不得不”。这里边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他说,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比如纳粹德国枪杀那些犹太人的时候,这些德国鬼子会说,我没办法,这是上级的命令。当他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主人的时候,当他意识不到自己能够去做判断的时候,他可以做出任何可怕的事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可怕的事,就是“不得不”导致的。

    我知道,很多人此刻就在心里边说,那有些事它真是不得不啊,领导让我干事,我能不干吗?我特别不想干这事,但领导让我干啊。好了,卢森堡博士遇到的挑战比常人肯定要大得多,我给大家念一下他所面临的这个问题。

    有一次,他在跟一些家长和老师讨论回避责任所带来的危险的时候,有一位女士非常气愤地站起来说,但是有些事你确实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欢。我认为,告诉孩子有些事他们也不得不做并没有什么不对。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你就得做。考试、学奥数,不学不行,必须得做,这没啥不对的。你看,这个女士非常强势,她认为,你说的这个都是胡扯,太理想化了。

    这时候,卢森堡博士说,那你举点例子,哪些事是不得不做的?这个女士很不屑地回答说,这太容易了。今晚离开这里以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是二十年来,我每天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候累得像一条狗。你以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大家有共鸣吗?有些事你不得不做。然后卢森堡博士告诉她说,我听到她长期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

    你看,首先在情感上抚慰她,我听到你长期在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我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当一个女人被理解了以后,她就愿意坐下来倾听了。当她开始倾听、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以后,研讨班一结束,她就回家告诉自己的家里人,我不想再做饭。

    三个星期以后,她的两个儿子参加了一个研讨班,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了他们怎么看待母亲的决定。大儿子感叹说,马歇尔——也就是卢森堡博士——我刚和自己说感谢上帝。他说,也许她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候发牢骚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做饭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还没有你在吃饭的时候发牢骚的影响大。但是我们把自己扮演得非常委屈,我好痛苦,然后把饭往桌上一堆,吃,你们这些家伙,一天到晚就让我做饭。孩子们这时候所遭受的暴力情绪才更加严重,所以孩子们宁愿你别做饭。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做饭的话,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你是可以说出来的。你真的不想加班,你可以说出来。但是有人讲,我说出来我就没工作了。这时候你就面临着选择。

    希望大家,包括卢森堡博士也倡导大家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尝试,就是我们把“我不得不”改成“我选择”。当你把它改成“我选择”的时候,心情就马上不一样了。

    我虽然不喜欢加班,但是如果不加班的话,我就没法承担责任,所以我选择承担责任,这时候你的负面情绪马上就会下降很多。而当你整天觉得我不得不这样做,这让我很恼火,何苦呢?

    所以有时候我会观察家里人的情绪,如果一个人给全家人做饭、服务全家人的时候,他是内心充满喜悦的,他其实没有觉得那么累。最累的就是他一边烦躁一边做这些事,他觉得怎么这么多人需要我照顾?

    如果你觉得内心有爱,太好了,有这么多人需要我照顾,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有时候不能够选择这件事,但是我们永远可以选择的是我们面对这件事的态度。

    当你有着“不得不”的情绪的时候,你会觉得你伤害别人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我听过一个妈妈在跟别人交流管孩子的经验的时候就讲,到了高中这几年,不管他怎么抗议,盯死他,一定要盯死他,盯到他考上大学为止,就这几年,不能放松。但实际上,你们知道那时候对孩子的伤害是多么巨大吗?

    要让一个孩子成绩好,有很多种方法,你完全可以让他愉快地去做这件事情。而我们会说,学习没有愉快的,那是因为你就没有体会过愉快的学习。这叫作“习得性无助”,你自己让自己变得无助了,所以你在孩子身上也表现出来无助了。

    所以你才会想出那种盯死他的方法,让孩子陷入无比的痛苦,然后把家长也陷入到无比的痛苦当中。这种“不得不”的想法会使得我们越来越暴力,越来越痛苦。

    第四个暴力沟通的来源就是强人所难

    威胁。你要是不听我的,那我就立刻怎么怎么样。那行,你不管我。你不听我的话,我不管你了。我们很多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那行,再也不说你了,不理你了。打或者逃,逃就是威胁的一种方法。我再也不管你了,这对孩子来讲,是多么大的威胁。

    所以这四种沟通和表达的方式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暴力的来源。大家可以评判一下这样一句话算不算暴力?比如妈妈跟孩子说,宝贝,你这次成绩考得这么差,让妈妈真的很难过。你们觉得这句话暴力吗?很多人说,不暴力啊,这挺温柔的。这还暴力吗?我妈要能这样说话,我就乐死了。不,这是一句暴力沟通的话。

    为什么呢?孩子成绩考得好不好跟你难过不难过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不是每个孩子成绩考得不好,妈妈就一定会难过?没有啊。你有没有见过那些煤老板,孩子考了倒数第二,他却很高兴?我当年都倒数第一,我儿子现在倒数第二,太棒了,很开心!

    那为什么你会觉得难过呢?并不是孩子成绩不好,妈妈就一定难过。你难过是因为你有一个需求,你希望孩子成绩考得好。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你会觉得难过。而当你说,你成绩不好,让妈妈很难过的时候,你把这个责任完全推给了孩子。

    当然,这种沟通方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效,孩子觉得很难过,哭,觉得给妈妈丢脸了,我回去好好学习。但你注意,即便孩子这时候好好学习,他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他是为了让妈妈不要觉得丢脸而学习的,他根本感受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所以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这种威胁的方法、回避责任的方法、进行比较的方法以及道德评判。只要你不好好思考,一张口说话就容易给别人造成暴力沟通的伤害!

    非暴力沟通·爱的密码

    怎么用非暴力沟通方法解决问题呢?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叫作观察

    什么叫观察?就是看事实。我们首先得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有时候我们一张口说的话就是一个评论,而不是观察事实的一个结果,没有呈现真相。

    在说行为的时候,你要么说事实,要么说观点。事实就是我们这儿所说的观察,而观点就是我们这儿所说的评论。

    比如说,小张,我觉得你最近工作状态不太好。注意,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评论?很明显,这是一个评论。所以当小张听到你说我工作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小张立刻就警觉,怎么啦,我哪儿不好?然后他会在内心当中找到无数个方法来证明我是好的。

    那换一种说法,小张,你这个人不太会来事,你一说话就得罪人。事实还是观点?这依然是一个观点。这不是一个事实,这是个评论,这不是一个呈现的观察。

    你最近经常迟到。很像事实了。不,这依然是一个观点。什么叫经常呢?我这个礼拜我才迟到了三次,那小李迟到四次,你怎么不说他呢?你看,他认为迟到三次不叫经常。

    什么叫事实?小张,我看了一下考勤记录,上周你有三个迟到记录,这叫作事实。我有没有说你是个坏学生?我有没有说你不好好工作?没有。有没有可能小张迟到三次是因为有一些很重要的事要去做呢?完全有可能,搞不好他是拯救世界去了,扶老奶奶过马路被讹上了,都有可能。所以小张有很多种原因可能会迟到,你并不知道。

    因此你在这儿只需要说,我看到你有三个迟到记录。你说一个人不会说话,你不能随便说人不会说话。昨天开会的时候,你说小张是个猪。这是原话,你说出这个原话来,这才叫作事实,这叫作观察。

    首先你要能够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你讲话的时候,对方就更容易接受。这是学会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事实是最不容易引起对方反弹的东西,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给大家念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它说:“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这诗太牛了。“我从来没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我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打起了火,看着炒菜的炉子。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这诗太好了,就真的是把评判和观点区分开了。甚至还有厨师的定义。大家会说,厨师就叫厨师,他怕什么呢,干吗非要把他叫厨师?其实你要细究一下的话,没有人希望被别人定义为他是一个什么人。这就是孔子讲的“君子不器”。

    有个朋友在日本做炒饭做了很多年,他打工嘛,就去给人炒饭,炒得很好吃,所有人都来找他吃炒饭,他成为了银座最有名的炒饭师傅。当那些日本人都很客气地说您炒的饭真的很好吃的时候,他内心觉得特别屈辱,他说,我这一生难道就要成为一个炒饭的人吗?

    这种痛苦是来自“君子不器”的感觉。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尊称他一声“师傅”,但是不要随便地定义说那人就是个厨师,那是一个人。

    所以这首诗要求的境界真的是很高的,我们不要轻易去给别人下定义、去评判别人,这是一个美德。所以这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这是观察,要知道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包括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练习,你会发现,这个练习的答案对和错,作者在这里从来没有说过,您的答案是对的,加一分。没有,他的表述方式是,如果你认为这一句话是观点,那么我们的意见一致。

    你看到了吗?他连你是对和错他都不评判,因为对和错就代表着伤害,没有评判。他的办法是,如果你认为是这个,那么咱俩的意见一致,如果你认为不是,那么咱俩意见不一致。他陈述的永远是一个事实,这个能够大幅地下降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伤害。

    第二步,要体会和表达感受

    我们很多人有感受,压在心里边不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从小到大被忽略过太多的感受。当你摔倒了以后,妈妈会说起来起来没那么疼。当你很难过、委屈地哭的时候,妈妈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大人们都以隐藏情绪为最高境界,看到孩子哭会觉得男孩子哭起来多丢脸。但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照顾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话,要么压抑出病,要么就突然会暴怒,欺负别人。

    因为这些情绪都没有消失,它在他的生命当中不断累积。所以不要让孩子太过压抑自己的情绪,包括我们自己。

    但是,宣泄情绪也并不就是对的,而是你要照顾自己的感受。什么叫作照顾感受?比如说,作者看到有一个人很生气,就问他说,你为什么生气?他说,我认为他在欺负我。注意,这不是你的感受,请你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怎么不是感受?我认为他在欺负我。这是你的判断,这不是你的感受,所以请你说出你此刻的感受。

    我觉得很愤怒!这叫作感受。那个人说,我想把他打一顿。这不叫作感受,我想把他打一顿,这是你要做的事,这不是感受,你得找着你的感受。你的感受是我一见到你,我就火冒三丈,这是感受。

    所以哪些是感受呢?难过、忧伤、痛苦、孤独、慌乱、开心、愉悦……当我说这些词的时候,在第四十三页有一个词汇表,就是如果你不会表达感受的话,你可以从这个词汇表里边去寻找大量表达感受的词汇。

    当你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才能够跟别人去沟通你此刻真实的想法。比如说,老公,你这一周五天回来都是十一点钟以后,我觉得很难过,或者我觉得很孤独。这叫作感受,而不是我觉得你根本不照顾咱们家,我觉得你把咱们家当旅馆。当你说这两句话的时候,这就代表着伤害,因为这里边充满着评判,而当你说我感觉到很难过的时候,对方是会照顾你的,因为这是你的感受。

    第三步就是找到感受的根源

    什么是感受的根源?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不中听的话、或者是一次伤害的时候,我们通常有四种反应的方法。

    第一种反应是责备自己、内疚,这事都怪我。

    第二种反应是责怪他人,说凭什么我内疚,这事怪他,要不是他我就不会这样,责怪别人。

    第三种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我到底是想要得到什么呢?我需要什么呢?

    第四种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哪种是更有利于我们去进行非暴力沟通的呢?很明显,前两者,责怪自己和责怪别人都会带来暴力的情绪,都会让我们的沟通变得很暴力。

    而后两种,当我去体会感受的时候,当你觉得孤独,请问你是什么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需要老公早点回家,这是你的需求。所以这时你要学会表达需求,而不是指责。

    你最好别回来,这是指责,你根本不关心我,这是指责,这种指责根本与你的需求无关。所以我希望你每周能够有三天早点回家,这个叫作需求。所以就像我的朋友,我让他告诉自己老婆说,我希望咱们能够做两荤一素,这才叫好好做饭,这就叫作说出具体的需求。

    一个人为什么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我经常研究的问题,像卢森堡博士把这事做到如入化境,他很自然地就能做到这些,但是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得到。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在这个地方,卢森堡博士非常慈悲地告诉我们:

    每个人成长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作情感的奴隶,我见过很多人到五六十岁,很老了,依然能够成为情感的奴隶。他总觉得我是被迫的,我不得不做这么多的事,我不得不对你们好,你们整天欺负我,好压抑。凡是做情感的奴隶的人,就算干到退休他都觉得好压抑,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忍辱负重,总觉得自己为别人牺牲了特别多的东西。这其实一直处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叫情感的奴隶。

    第二个阶段,这个人想明白了,叫作面目可憎。关我屁事,这事不归我管,你别跟我说这个,我不听。他学会了,他说我推卸这个责任,这个责任跟我无关系,我爱怎么地怎么地,谁都跟我没关系,我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你会得罪很多人,这个叫面目可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阶段就是孔子讲的“过”和“不及”?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你找到了中间的那个地方,叫作生活的主人。当你能够找到生活的主人的时候,你自然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你才能够乐于帮助别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和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非暴力沟通绝不是教你忍辱负重,啥事都憋着别说,就为别人好。不是,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表达出来,你可以非常清晰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不会轻易地用语言去伤害别人。因为伤害别人并无助于你解决这个问题,伤害别人只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一团糟,你只是图一时的痛快,你想做一个面目可憎的人,或者想做一个情感的奴隶,或者想把别人改造成情感的奴隶。

    所以回顾一下,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第二步,知道什么叫作感受,讲感受。第三步,感受的根源来自于需求,所以盯着自己的需求,我想要什么,或者你一定是没有得到满足。

    你看,那个人很生气地说,意思是不是希望我们更多地关注这里发生的一切?让他了解“我在关注你的需求”。

    一个人只要生气,一定是因为他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句话是这本书读完之后最重要的感受。

    比如说你老婆生气了,一定是因为你对她关心不够,对吗?这就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不简简单单是因为今天的早饭不好吃或者怎么样,没有,一定是有着更深层次的需求的。所以第三步是找到感受的根源,也就是需求。

    第四步叫作请求帮助

    就是你真的想要怎么做,说出来,所以说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这很重要。比如说有一个老婆嫌她老公老加班,然后就跟她老公说,你以后不要老加班,一天到晚都在工作,还要不要这个家了,不许老加班。她说了,她真的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了。结果她发现她老公不加班了,但是报了一个高尔夫球班,跑去打高尔夫球了。她说,怎么搞的,我说了这个话,怎么还这样?

    因为你只是说了你不要什么,你没有说你要什么。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真的是喜欢表达不要,你不要怎么怎么样,你不要再对我怎么怎么样,但是我们不说要什么。

    所以从打高尔夫球这个案例中我会发现,她老公说你不要我加班,那我就不加班好了,但是他选择了打高尔夫球。所以我们要把要什么提出来,这个要求越具体越好。

    而且在谈话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有一个原则叫作“设定情境”,就是你张口就要讲,今天我是要跟你谈一谈我们的销售进度问题,今天我要跟你谈一谈你和同事们的人际关系问题。这一句话只要一说出来,你后边说的所有的话对方就都听懂了。如果你不把这个目标明确出来的话,对方有可能跟你谈了半天,整个一头雾水。

    你们有没有试过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谈话,谈了半个小时彻底晕掉的时候,不知道在说什么?老板很得意。你知道,老板把别人叫过来说,我今天把他找来呀,我旁敲侧击地跟他谈了一下。老板认为自己谈得很艺术,旁敲侧击地谈了一下。但你根本没听懂,因为老板没有跟你讲谈话的目的。

    所以你一定要把自己谈话的目标讲清楚,并且在你提出了要求以后请对方反馈。请注意哦,是请求而不是命令,因为我们其实没有资格命令别人。你以后对我好一点,这是个命令。我希望你以后能够每周跟我吃两次饭,给我送一次花。你看,你提出这个具体的要求以后,对一个老公来讲,这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吃两次饭,送一次花。

    但是你空泛地讲,你以后对我好一点,首先,它是命令,其次,这不是一个具体的要求。所以这是第四步,请求帮助。我们得能够学会请求帮助,否则的话,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会非常孤独。

    然后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对方有可能没有学过非暴力沟通,那没关系。对方会有情绪,一直在生气,在大吼,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很正常。这时候需要什么呢?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倾听。就是千万不要希望对方停下来,或者千万不要打断对方。

    有哪些东西是阻碍倾听的。你看,“我觉得你应该”,这不是倾听,这是在打断对方。然后是比较,“你这算不了什么,跟你说我那个事”。第三个,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会得到很大的好处”,给人建议。然后是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然后是回忆,“你这事让我想起来”,回忆。然后是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不至于”,这是否定。然后同情,“哦,可怜的宝贝”,同情。然后询问,“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的”。然后辩证,“我原来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是昨晚怎么怎么样”。然后是辩解。最后一个叫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这样的”。

    你看这些东西,你说它有没有用呢?谈话当中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无助于你体会对方的处境,这些东西都会让对方的情绪更加抓狂。

    在对方情绪抓狂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去体会他的感受,说我能够理解,你真的很难过,我知道你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你的心里边非常焦虑,作为父母我们都能够感受得到,这叫作反映情感。当你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此刻的感受的时候,对方的情绪就会立刻好转,他会点头。

    最后,他给了几个具体的建议

    比如有时候你真的很愤怒,人愤怒来的时候是挡不住的,真的生气得要死。但是卢森堡博士说,他也曾经有过杀人的欲望,杀人并不能够解决仇恨的问题,只会让仇恨变得更多,甚至会让你自己产生内疚的情绪,让你永远走不出困境来。

    所以最核心的是,你把尚未满足的需求讲出来,让对方感受到你真的很生气,这时候反倒有可能帮助对方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卢森堡博士在监狱里边帮这些犯人进行心理疏导,教他们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有一个犯人有一天非常生气,这个人叫约翰,他说我很生气。马歇尔先生说,为什么?他说我向他们提出了参加培训的请求,他们根本没有人回应我。马歇尔说,等一下,在你说我生气是因为他们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你和自己说是什么让你生气了吗?约翰说,我没和自己说什么。

    他说,那好,现在停下来好好体会一下你的心情和想法。然后约翰说,我告诉自己,他们一点都不尊重人,他们冷漠无情,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他们真是一群混蛋,也就是狱警没有让这个叫约翰的犯人去参加马歇尔的培训,所以约翰就很生气,就恨这些狱警。然后马歇尔说,好,谢谢,这足够了,现在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了吗?是因为这些想法吗?约翰说,是啊,这有什么不对呢?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马歇尔说,我不是说你这样想有什么不对,我也没有说你不该说他们冷漠、无情、自私。但是这样的想法让你很生气,想一想,你有什么需要?在此时此刻你需要什么?

    你看,马歇尔要把这个濒临崩溃的犯人的愤怒情绪拉回到需要这件事上。约翰沉默了很久,说,马歇尔,我需要他们让我去参加那些培训,如果我无法参加那些培训,出狱以后我还会再犯罪、再进来的。马歇尔说,现在你把注意力放在了你的需求上,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约翰说,害怕,我是害怕。

    然后马歇尔说,那么现在假定你是监狱的官员,而我是犯人,如果我把你看作是冷漠无情的官僚,即使你没有当面指责我,那样的想法也会通过眼神流露出来,如果我和你说我真的很需要那些培训,如果无法接受培训,我担心我迟早还会再进监狱,与把你看作冷漠无情的官僚相比,哪种方式更可能使我的愿望得到满足呢?

    他比较了一下,就是把“说出你的感受”和“指责对方”两个方法比较,让这个约翰来选。约翰盯着墙想了半天,最后说,我说不出口。他认为约翰这个要求太高了,他说不出口。然后这次辅导就结束了。

    结果过了几天以后,这个约翰来找马歇尔,就跟卢森堡博士说,如果当年有人能够跟我说这些东西的话,我就不会把我最好的朋友杀掉了。这人是一个杀人犯,他杀掉了他最好的朋友,因为他的愤怒情绪得不到掌控。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过他,你其实只需要把你的需求表达出来,把你的要求、你的情绪表达出来就好了,而不是不断地指责别人,当你不断地指责别人的时候,你会认为是别人造成你的痛苦,但我们前面讲过,痛苦是来自于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你要盯着需求,而不是盯着情绪。这就是表达愤怒的方法。

    最后还有一个就是表达感激

    其实我很强调这一点,就是人在生活当中应该更多地表达感激,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表达感激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就是做了什么。对方做了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只要你很开心地把这三件事说给对方听,对方就一定会为你再做这样的事,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招叫作二级反馈,就是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这个会让对方很乐于继续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人们都希望能够让别人喜欢,这是人类原始的天性。因为人类在过去的社群当中,一旦被人排斥,就意味着要死亡了,所以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事实,也就是观察。

    讲出你的感受。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开心。

    讲出你的需求,我希望得到什么。

    最后,讲出你希望对方怎么做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请求帮助。

    这四步连通起来,非暴力沟通就实现了。

    这本书的序言是圣雄甘地的孙子写的。希望大家能够把这本书买回来认真地看一看,因为这是一本经典中的经典,非常棒的关于沟通的书籍。

    随笔/恒之馨(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开理解与爱的密码: 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gy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