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良知》共读第八天

《致良知》共读第八天

作者: 清风明月无须等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07:31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第五篇《寄诸用明书》。这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第三年写给妻弟诸用明的信。这封信很短,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妻弟的鼓励。来信,知道你学业有进步,很高兴,但是凭我对你的了解,你还会有更大成就。第二部分,阳明先生谈了从内侄参加考试这件事,谈了对少年得志这件事的看法。原来两位年少的妻侄去年都参加了考试,先生说,不是不喜欢他们少年有志,可是私心确实对早早至于仕这件事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我们大多数人人都希望自己孩子少年得志,能考上少年班啊什么,可是先生却把这样的美事,当成人生不幸,并说,还会耽误了一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先生说,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也就是说,也是天资聪明,有资质的孩子,越要多积蓄力量。因为老天不积蓄力量还不能发散呢,何况人呢?花树叶子太繁茂了就没有果实,是因为他们太早的显露自己了。这部分是这封信的重点,也是大家感触最深的地方,因此今天早起大家讨论的重点。综合大家的讨论总结这样几点:成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要遵循规律,否则就可能遭受惩罚。这里的规律就是道,要合于道,“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第二点,就出仕这件事,孔子有言:学而优则仕,这里的学不只是学辞章文赋,还有做人修德,况且孔子还说:“首孝弟,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修德是放在首位的,而德又是践修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当德不修,就急于做官,可能会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况,最终可能会误缺终生。

在当今功利主义肆虐,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德育成了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幌子,结果培养的人才就可想而知了。像学者钱学忠说,我们现在教育培养出来了大批的精致的利己者,所以国家大力提倡立德树人。

大家谈了少年得志的危害后,新学姐提出了少年不得志,我们该怎么办?也就是如何面对孩子落榜的问题。很多家长是接受不了这点的,首先担忧的不是孩子前途,而是自己的面子,觉着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其次才是孩子前途问题。其实也就是接受不了平凡,不能全然接受孩子(这也是孩子落榜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当突破这个坎后,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就现在的社会,生存不是问题,问题是内心匮乏,精神的贫穷。

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三段,阳明先生对时间流逝,学问没有成就的担忧。先生说: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免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这是先生在四十岁说,我如今长先生一轮,到一些学校老师经常问,王老师是不是快退休了。没听到这样的问话,心里就有一种紧迫感,在不抓紧干点事,就来不接了。充分利用每一天,多为大家,也多为我自己做点有意义的事,也不枉此生。

相关文章

  • 初读《传习录》

    在共读班初读《传习录》的感悟: 1、先生的核心主张“致良知”——良知每个人都有,不必向外求,要有充分自信,让蒙蔽的...

  • 《星耀小学亲子共成长——寒假共读》

    共读第八天

  • 致良知线上笃行班学习第30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读原文、看视频) 观看博仁老师视频《正诸先觉考诸古训》,...

  • 致良知线上笃行班齐家篇学习第18天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无我、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学习视频、...

  • 良知驿站第一期|国学之经典

    良知驿站│1期 心学 • 文化• 致良知 良知驿站 ┃ 国学之经典 本文共1020字,预计3分钟阅读完 欢迎来到良...

  • 良知驿站第二期|国学经典之礼乐

    良知驿站│2期 心学 • 文化• 致良知 良知驿站 ┃ 国学之经典 本文共1328字,预计4分钟阅读完 欢迎来到良...

  • 2018.10.10致1-经营3组陈東华家书

    良知火苗 学习致良知两年多来,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的确刚开始我用心读原文悟原理,心中有一股火苗在慢...

  • 致良知

    再说致良知之前我们得先知道何为致良知?致良知中的的致字就是到达的意思。良知代表的道德意识。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 读致良知

    读《答伦彦书》未发中,己发和,动静原循环无端。君子之学,无间于动静,所以尽性至命,此体用一源,内圣外王合一...

  • 为何在人间,总有一大批人为恶从恶附恶呢?

    开悟?那么如何开悟?觉醒?那么如何觉醒?致良知?那么如何才能致良知?有人说读书很有用,可是,为何我偏偏就一度时间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良知》共读第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iq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