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充分证明了性格的重要性,而性格与人的品质息息相关。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名人,他们有着许多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令他们名留青史。
这里我列举了四位人物,若是能不断向他们学习,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人生道路上走的更为顺畅。
向古人学智慧,四点品质让你一生受益无穷。1.专注[代表人物:吴历]
吴历是“清初六大家”之一,他不仅善于写诗作画,而且在书法方面也颇为精通。
有一天,吴历应浙江郡守的邀请前去做客,恰巧那日郡守有事出门,他只好留下字条说自己已经来了,因为主人不在,所以先去周围逛逛。附近有座永欣寺,是隋代书法大师智永苦练书法的地方,而且历代不少名人都曾在此题刻,吴历便欣然赶往该寺。
在永欣寺中,吴历看到了后人移置的苏轼楷书《醉翁亭记》石碑,当即便向僧人借了笔墨,全神贯注地临摹起来。郡守回家后看到了吴历留下的字条,便准备好酒菜等待,可一连两日都没有等到,郡守只好派人出去寻找。直到第三天,才在永欣寺找到仍在专心研究、临摹碑刻的吴历,吴历见郡守到来,这才想起了三天前曾留下字条的事情。
当你排除外界的干扰,不顾尘世的喧嚣,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时,你就会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动,然后不经意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专注不仅可以提高你做事的效率,帮助你节省下更多的时间,还可以让你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体味生活的美好。
向古人学智慧,四点品质让你一生受益无穷。2.耐心[代表人物:朱元璋]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这些起义军的首领大多都是游民出身,哪个不是洞明世事、人情练达?而朱元璋崭露头角最晚,出身也最为卑微,却为什么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呢?答案之一就是耐心。
朱元璋一生做事,信奉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他的一切军事或政治活动都是精心策划、三思而行的,即便这样会浪费掉很多时间。在他还在向韩林儿俯首称臣的时候,就早有人劝他称帝,但他耐性极佳,一直等到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时才离开。他后来说:
建大事者,必勤远略,不急近功,故泰山之高,非篑土可成,江湖之广,由勺水所积,天下之大,岂一日可定也?自古帝王之兴,皆上察天运,下顺民心,从容待成,遏尝急遽?
现在这个时代,自然用不着我们去打天下,但耐心、从容的人生态度却是一定要学习的。许多人走完了九十九步,再迈一下腿便可成功,可偏偏就败在这最后一步上,到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就像现在很火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着急。
向古人学智慧,四点品质让你一生受益无穷。3.坚韧[代表人物:宋濂]
宋濂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出现过,就是写《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位,当初学这篇课文并无太大感触,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才被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首先,宋濂家境贫穷买不起书,于是向别人借书来抄,即便是在寒冬腊月,手指被冻得僵硬不能屈伸也不懈怠半分。
其次,他经常去百里外的地方拜访知识渊博的前辈,那位前辈估计是有些古怪脾气的,但宋濂又是“俯身倾耳以请”,又是“色愈恭,礼愈至”的,根本没有任何怨言。
最后,背着书箱行走在冰寒的山谷中,鞋子破破烂烂,脚被冻得通红皲裂,还要看着同学们“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换做一般人早就心理不平衡了吧,但他还是觉得“不觉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苏轼有一句名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就是为了去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而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畏惧一切所遇到的困难,在路上绊倒再多次也能爬起来,简而言之,就是舍得对自己狠心,把自己当成仇人一样对待。
向古人学智慧,四点品质让你一生受益无穷。4.乐观[代表人物:苏轼]
若说前三样是成功的必备要素,那乐观就属于心态问题了,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相反人要想活得开心快乐,就绝不能缺了它。
还记得初中学的《记承天寺夜游》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中那会儿比较幼稚,感觉此文很一般,不过就简略地写了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已,甚至一度不明白为什么会被编入教科书。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才逐渐明白到其中的深意:月光至美,竹影至美,而他人不能观识,只唯我二人能有幸在此领略,岂非快事!遭到贬谪,一般人都是抑郁不平的,可苏轼偏偏还能苦中作乐,用如此豁达的态度来看待问题,着实让人佩服!
所谓旷达者,就是善于把事情在时间中的因果联系在一起看,他们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也明白很多时候都是“福方慰眼,祸已成胎”,所以得不慕,失不哀,最终形成了乐观的人生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