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忧,烦人自扰之。
这和人的样貌、性格、学历、家庭背景没有直接的关系。
人的价值观体系的建立以及心理素养决定着处理问题的气场。
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急得抓耳挠腮,有的人处之泰然。
为何?人和人的知识习得,沉淀的文化素养决定了处理问题时的格局。
心理素养差的人,每天面对任何事,只要稍有疑难,便会牢骚满天,负能量漫天弥漫。
这种负能量不仅积压在他身体里,也通过他不停地向外倒苦水,影响了他人。
因此,在每天的的工作和生活中,怎样建立起心理屏障,有效隔绝这种负能量,并让自己从负能量中得到反省,以便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
针对问题,宜疏不宜堵,我们要做的无非是首先撇去心理的浮躁,静下心来。其次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执行过程当中不断地检验完善方法。最后,核验解决问题的成果,并定期做好成果反馈,并根据成果做好适当的执行纠偏,以期更好的结果。
这是解决问题的全链条,需要我们心理学、哲学、行为学的知识沉淀。
抱怨和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然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
人是情绪化的。
但却未意识到这种情绪化对自己的身心来说是毁灭性的,它会让你从那一刻开始讨厌生活中的一切。除了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一刻你是短暂快乐的,那这之后呢?
这种情绪慢慢地让你沉沦,身体也开始倦怠,你已经开始讨厌做任何自己不情愿的事了。这个时候生活和工作满目疮痍,心中充满了怨恨。
离让自己废掉,变得抑郁还远吗?
因此,停止内耗,让阳光洒进心里的每个角落驱走乌云。
正确地看待所遇之事,所遇之人。
以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活得更加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