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各种理由站不住脚,为什么呢?
虽然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完全能够抵消损失,但在政治上还是会有人大声疾呼,要求政府对进口实行各种各样的限制,避免国外的竞争。许多存在于已久的经济谬论,就来自人们试图证明国际贸易限制的合理性,那下面让我们来挨个的讲解。
1、高工资谬论
在美国,这样的繁荣国家里有一个谬论,听起来似乎很合理,即美国商品无法与贫穷国家低收入工人生产的商品竞争。尽管这一观点听起来很合理,但是历史学和经济学都否定了它。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高工资理论的一个关键错误就是它混淆了工资水平与劳动力成本,也混淆了劳动力成本与总成本。工资水平通过每小时的工作量来衡量,而劳动力成本则通过每单位的产出来衡量。总成本不仅包括劳动力成本,还包括资金、原材料、运输制造产品所需的其他东西,以及将制成品运往市场所花的成本。
当富裕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是贫穷国家工人的两倍,每小时产出是穷国工人的3倍时,那么高工资国家每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就要低得多。也就是说,富裕国家能够用更低的成本来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因为它需要的劳动力更少,即使单个劳动力报酬更高。工资更高的工人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组织或管理,也可以使用更多更好的机器设备来工作,或在具有巨大规模经济的公司或行业工作。通常,越发达的国家运输成本越低,因此将产品运输到市场的成本就会越低。
总而言之,单位时间工资率高并不意味着单位产出成本也高。
2、保护就业
通过限制竞争性产品的进口来保护就业,这种贸易限制会同时降低所有国家的效率,进而导致生活水平降低。我们无法通过限制贸易来增加就业。
比如,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世界各国都树立了贸易壁垒,增加了各种贸易限制。结果是1933年全球出口总额只有1929年的1/3。就像自由贸易会同时增加所有国家的经济福利一样,贸易限制也会同时降低所有国家的效率,进而导致生活水平降低,它并不跟能给人们带来期盼的就业增加。
世界各地的这些贸易限制起因于美国在1930年通过的《穆斯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使美国对进口产品的关税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其他国家则报复性的对进口的美国产品设定了诸多限制。
1930年六月份,斯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时,美国的失业率是6%,相较1929年12月9%的峰值有所下降,但是一年后,它的失业率却达到15%,第二年飙升到26%。
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美国钢铁行业的就业岗位从34万个下降到125000个,为此,美国制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和规定,以减少钢铁进口,使国产钢铁免受竞争。这一举动造成钢铁的供给减少,引起了美国境内钢铁价格的上升,导致其他以钢铁为原料的制造产品的行业——从汽车到油井设备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保护法律保住了钢铁行业中的5000个工作岗位,创造了2.4亿美元的额外收益。但与此同时,因为人为提高钢铁的价格,导致以钢铁为原料的其他行业遭受的损失估计达到六亿美元,减少的工作岗位有26000个。换句话说,限制钢铁进口,总体上就恶化了美国工业和美国工人的净收益。
在任何时候,保护性关税或是其他进口限制都会立刻给某一行业带来慰藉,它们会从本行业的公司及工会得到政治和财务上的支持。但是和其他政治利益一样,它得到的支持是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也就是没有组织,无法引起人们注意,也缺乏话语权的那些人的权益。
3、“幼稚产业”
经济学家很早就认同了一种关于国际贸易限制的观点,就是认为需要暂时保护“幼稚产业”,直到他们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经验,能够与国外老牌的竞争者相抗衡。一旦它们具备了技术和经验,就可以取消这种保护,让这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
然而,在现实中,一个新兴产业在幼稚时期很少具备足够的政治力量来保护他们免受国外竞争。一方面,陈旧、低效率但曾经辉煌过的产业,却可能会有一些政治力量能够得到立法的保护或政府津贴,以使自己免于淘汰,但这样做却牺牲了消费者、纳税人共同的利益。
4、 国防
长期以来,人们都或多或少的支持军需品或战争武器应在国内生产,以确保供应商能够及时提供国防所需的任何物资。
不幸的是,“国防必需品”这一术语,能够而且已经被延伸的那些与军事必需品关系不大或虚拟的产品上。为了纯粹的一己私利,这些产品被贴上国防标签获得保护,而免于国际竞争,总而言之,尽管为了国防安全而采取国际贸易限制的观点是合理的,但他对某个时期某国的某个行业来说是否合理,还要看那个行业、那个国家和那个时期的实际情况。
5、“倾销”
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反对其他国家的竞争者所根据的一个普遍观点就是,后者没有遵循“公平”竞争,而是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市场上“倾销”商品。该观点认为,这一做法会迫使国内生产者破产,而外国生产者占据市场后,将会把价格提高到垄断水平,政府对这一观点的回应就是制定了反倾销法,宣称某些国外国公司采取这一不道德做法,并对他们的产品实施进口禁止、限制或征收重税。
在这个观点中,关键在于外国生产者销售商品的售价是否真的低于成本。而要判断生产成本实际上是不容易的,即使是本国的企业,政府机构也很难判断运营成本。
例如,欧盟当局宣布泰国的一家山地车生产商出口到欧洲的山地车低于其生产成本,因为它在欧洲出售的山地车的价格比该山地车在泰国的销售价格低。
然而,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在欧洲销售大量山地车的成本,比泰国境内销售量很少的其他山地车生产商的成本更低。因为泰国的人口少,也更贫穷,山地车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需求也少得多。
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家泰国生产商在泰国境内销售数量较少的山地车时,单位成本很可能比大批量销往欧洲的还要高。在欧洲销售山地车的价格比在泰国低,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庞大的欧洲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于山地车的生产成本。
不管反倾销法背后的理论依据如何,实际上它已经成为国内生产商的一种保护手段,并以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
6、其它限制
关税、进口配额、适用于进出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条例等。
总之,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是不可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