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集大成者
经过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等人的努力,至二程之后新理学思想体系基本构成,主要概念基本提出。
然而理学真正构成庞大的思想体系,使儒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是南宋朱熹思想体系的建成。
朱熹对儒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创造,更在于总结和综合,这才使得儒学完成从经学到理学的转变,朱熹是理学思想体系的集大成者。
朱熹:毁誉参半的一生
朱熹自幼熟读经史,后拜李侗为师,承继洛学传统,是二程四传弟子,专心于圣贤之学。
他与老师的往来论学的书信,后编为《延平答问》一卷流传于世。
后罢官归里,以讲学为业,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将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人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之言,分类编排,共六百二十二条。
此书极便学者使用,实为此后性理诸书之祖,阅读五经之必要的阶梯,对后世儒学影响极大。
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会于鹅湖,讲论治学之方。此会是朱熹思想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也是理学史与整个儒学史的重大事件。
朱陆思想分歧明显,二陆攻击朱熹为学失之支离破碎,坚信简易功夫终究大。而朱熹主张先博览然后归之于约,认为二陆教人失之太简。
朱熹与浙东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陈亮长达五年书信往来,展开“义理王霸之辩”。
陈亮为学主致用,不满于当时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即性理之说。
他认为“道”只能存在与人事与万物之中,不可能脱离万事万物独立存在,自然物及人事日常活动才是宇宙的实际内容。
同时朱熹与陆九渊展开关于“太极”“无极”问题的争论。其导火索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二陆认为《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是道家思想与先儒无涉,且认为“极即中”,太极即心。
而朱熹认为,“极”即“至极”“标准”,“无极而太极”就是“无形而有理”。
集结四书
朱熹为学格外重视儒家经典的文本整理和义理化的解释,基本方法是将义理之学与章句训诂之学相结合。
在文本整理方面,他涉及范围广泛,著作多,儒家的基本经典差不多都经过他整理。
而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体大思精,影响深远,为此后八百年的官方定本,成为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并上升到“五经之先”的地位。
在西汉以后唐朝之前,历代统治者都是以五经作为官方教科书,到北宋始于朱熹,四书正式结集成书,才开始以教学者之风。
《大学》与《中庸》原本都是《礼记》中的一篇,到北宋儒者将其从《礼记》中抽出表彰,让其与《论语》、《孟子》具有相当地位。
朱熹认为《大学》之书,教人之法。“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是一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百科全书 是中国传统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纲领。
《中庸》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以“诚”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至诚”才能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朱熹的《论语集注》与《孟子》的注本都是元明以来的标准文本。
只是朱熹治经除无法克服理学家主观立场外,最大的问题是好改经文,以至于受后人责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