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玲弟这个名字,恐怕是我国女孩当中重复率最高的,而且不分年代,哪个时期都有。
我要说的这位,是我们邻村一位比我大一轮的一位大姐。
按照惯例,父母给取这个名字的,一般是生了一个或者几个姑娘,父母非常期盼生儿子,于是就给其中的一位取名玲弟(也有的叫领弟)。可能真的灵验,认识好几个叫玲弟的都有弟弟。
我说的这位却不是这个情况:在她之前已经有了一位哥哥,比她大十二岁,而且母亲生她的时候已经三十九岁了,以后不想再生了,所以也没有希望她能带来个弟弟的要求了。
但是父母还是给她取了个玲弟的名字。父亲说,这个名字怪好听。
玲弟八岁的时候,父亲得了肝癌,查出病来不到仨月就去世了。或许,玲弟只是觉得亲人的离开带来巨大的痛苦,还没有意识到她的命运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父亲去世后,剩了一家三口过日子,经济上也没有觉得有多大变化,因为已经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家里有劳力,只要全家勤快,经济收入没啥影响。
玲弟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哥哥结了婚。新娶来的嫂子看着和蔼可亲,到时没啥问题。但是半年之后,哥哥憋不住了,和母亲提出要分家单过。
开始的时候,母亲没有同意:玲弟还这么小,分家之后,家里没了劳力日子可怎么过啊。
但是经不住哥哥软磨硬泡,发脾气、闹情绪,要不在家装病不下地干活。最后母亲实在没办法,同意和哥哥分家另过。这样一来,大家里只剩了玲弟和母亲两个人。
耕种、浇水等力气活,哥哥也会过来帮忙,但是平时锄地、施肥什么的,那就只剩母亲自己了。玲弟偶尔放学早也会去给母亲帮忙,俩人看着挺忙活,但是收入却是差一大截。不过两个人俭省节约也够了。
玲弟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乡里初中的时候,哥哥又不干了:初中的学费高了,连吃住带学费,母亲的收入根本不够;再说了,一个女孩子,上了初中干什么,最后不还是嫁人?
最后母亲流着泪让玲弟放弃了上初中的机会。
玲弟辍学了,庄稼地里的活自然让哥哥嫂子轻松多了。不仅如此,哥哥有了两个孩子之后,还要求母亲看管,作为他给母亲和妹妹帮忙干活的条件。
没几年,哥哥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又要准备给儿子再盖一套,但是玲弟依旧和母亲住在低矮的土坯房了。玲弟和母亲成了哥哥免费的长工。
玲弟到了婚嫁的年龄,但是哥哥因为彩礼等原因和母亲的意见及不一致,竟几次和媒人吵了起来。一来二去,媒人都不愿意上门了。所以一直到现在,玲弟依然没有嫁出去,而且由于长期不和外人打交道,性格变得非常孤僻,连亲戚都不愿意交往了。

春节回家听说,给哥哥一家当了一辈子保姆的玲弟,至今还住在母亲遗留下来的三间矮小的土坯房里,才五十多岁,看上去却像七八十岁。偶尔也出去找点零活挣点钱,但是她会把挣的钱都去交给侄子,因为在她心里,期盼着侄子给自己养老送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