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碰到悲观的人,总是对很多事情表现出“负面”的情绪来,面对新的事物和困难总是感觉很难做到。这样的情绪久了,我们就会认为这是“抱怨”,甚至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于是,我们跟这样的人合作就非常难以形成共识,因为这样的人总是在“逃避”,并不愿意付出行动来协作。慢慢的,我们就不喜欢跟这样的人连接合作了,认为这样的人“不行”。
假期中我又想起来这个概念,加上之前对于欲望的思考,发现自己对于这“抱怨”的贬义认知有点偏颇。
在生存路上,我们总是认为那些主动的,对事物表现出足够动力的人才是更勤奋和进步的人,勤奋、努力、正能量才是生存积极的底色。其实不然,我们说我们的欲望来自现实和理想之差,我们的需求和欲望是跟我们动力成正比的,我们越积极,越说明我们的需求和欲望越多。
如此,所谓的积极正能量不过是面对欲望和需求多的一种行为表象而已。
我们再看看那些所谓的“悲观”的人,他们同样是需求和欲望的一种表象。他们之所以消极和悲观,根本上是他们对于生存所要的欲望和需求少造成的。面对任何新事物,面对任何不确定,他们表现出的“负面”信息,不愿意投入,这对于需求和欲望大的人来说就是“负面”,这跟他们认知中的“正确”是冲突的,但对于需求和欲望低的人来说,也许这才是“政治正确”,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认为:
“这样就够了”,何必那么折腾。
在“悲观”者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何必要这么折腾,有就够了,差不多就行了。如此,自己之所以看到那些“负面”信息的人感觉心情不爽,是因为自己站在需求少的对立面上,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太多造成的。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活下来”的视角去观察这两种不同的行为和需求欲望本身,我们就会变得更客观一些,不会认为这个世界存在所谓真正的对错好坏,我们之所以普遍认为积极正能量是对的,核心还在于我们普世的生存价值观里认为:
需求多就好,有欲望才有意义。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就是这样认知的,更为关键是的是大部分的欲望和需求维度单薄,基本围绕着外在的资源获取展开,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目标欲望边界。
但普世却未必就是是真理,悲观却也未必是错误,同是生存路径,悲观者也好,乐观者也罢都是为了让自己活下来的手段而已,并非要通过贪婪的获取大量的外在资源就可以让自己活下去,减少需求,降低欲望的“悲观”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状态。
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许并非是最有钱的人,更是需求最少的人,因为他们满足感更强。
生存路上,我们走远了,正在走的路未必就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积极有积极的乐趣,悲观也有悲观的价值观,没有好坏,更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生存路径而已。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