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人的舒适区?最近听一个老员工说起一个新员工的舒适区,通过他日常的一些交流及工作倾向能勾勒出他的舒适区。其实我不完全赞同,如果这个新员工非常好学,在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肯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愿意多思考多交流,比在另一些地方花的时间更多,按照老员工的推论,这个就是新员工的舒适区,可是情况并不是这样。
所以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才是一个人的舒适区呢?然后再看舒适区好不好,要不要突破。
度娘给出的解释是: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左手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所以舒适区是能让一个人放松舒适的区域,而新员工学习的过程应该不会让他感到放松和舒适,他的学习倾向只能表明他的兴趣方向,而不是舒适的区域。他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让他抓耳挠腮,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更想去寻求答案,所以他会不断的思索,难道这个能被称之为舒适区么?并不见得。
而舒适区也不一定全都是不好的,它有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舒适区的正面作用
从正面来看,首先,舒适区是一种认知模式,它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够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其次,舒适区是自我调节器,它对人稳定情绪的作用。第三,舒适区决定了人对外界信息的接纳度。
舒适区的负面作用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其行为表现为:懒惰、松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消极的舒适区,比如追剧、吃垃圾食品等,培养一些好的舒适区,比如对身心有益的,包括锻炼、看书、听音乐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