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呢?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胜利者是不受审的”。后来便衍生为,失败者不应该同情,胜利者不接受谴责。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一战结束之后,法国战胜,德国战败。因此法国赖以致胜的堑壕战就成为了永恒的胜利标准。法国人得意洋洋地据此宣称,即使是再开战,德国必败!因为他们现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在一战中有过将帅以上的指挥经验。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一个法国人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战壕让人感到窒息与凝固。这种战法是以大量牺牲为代价的。当年的法军如阅兵般前进,羊群般冲锋,接着又如成片的麦浪一样倒下,成为了这个人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痕。那么他的研究与选择是什么呢?康布雷战役、机械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那些堑壕战的“老古董们”是胜利者,而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打压新生事物。1935年法国的国防部长莫林直言,“算了吧戴高乐,只要有我在就没有你的一席之地。”他所写的《剑刃》、《建立职业军》等机械化理论著作,在法国是白费笔墨,在德国是奉若圭臬。二战后,作家博纳尔在他的《夏尔.戴高乐》一书中,这样写到:“德国人在法国胜利,只花了15法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