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有毒》,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就觉得有点恐怖,因为我本来就很害怕动物,有毒的动物就能让我联想到蜈蚣,蝎子等等,想想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了,但同时也很好奇作者为什么要讲有毒的动物呢?它们有什么用呢?
书中提到对于所有有毒动物来说,毒素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也就是说,你要制造、携带这么多毒素,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所以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放弃了带毒的性质。不带毒可能会更有利于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而动物的毒性分两种:一种是进攻性的毒性,一种是防御性的毒性。普遍来讲,防御性的毒性都不致命,但是会让中毒的动物更疼。像鸭嘴兽的这种毒性就是防御性的毒性,因为它不是用毒来捕猎的,但是它会让你特别疼,让你痛不欲生。像蜜蜂蜇人,它不是为了要吃你,它就是为了赶你走。所以这种防御性的毒素不会致人死命,但是疼得要命,因为它要给你足够的警告。但是那些进攻性的毒性就厉害了,像眼镜蛇,它是需要用毒性去捕猎的,所以那个毒性就经常会致命。
在所有的毒素中最恐怖的叫作玩弄意识的毒素,这种毒素能够控制猎物的精神状态。书中提到了扁头泥蜂和蟑螂的故事。一只扁头泥蜂会跳到蟑螂的背上,然后把它的毒刺扎进去。一旦给蟑螂体内注射了毒素以后,扁头泥蜂就飞走了。然后蟑螂就开始洗澡。
科学家研究了很久,蟑螂平常不洗澡,但被这只扁头泥蜂扎了以后,它就开始洗澡。它把身上搞得特别干净,而且还很高兴,原因是这个毒素当中含有一定的多巴胺。所以科学家说,我们猜想蟑螂应该是高兴的,要不然也太残忍了。它会很高兴地洗澡,把自己弄干净。
然后这时候扁头泥蜂回来,先把蟑螂的触角咬断,从触角里面吸一点汁自己先喝了,然后扁头泥蜂就会牵着这只蟑螂走回到自己的洞穴当中。就是它在扎完蟑螂以后的半个小时里,是去给自己准备洞穴的。当它把蟑螂牵回到自己的洞穴里以后,大家就发现,哪怕人类在旁边刺激这只蟑螂,拿东西戳它,这只蟑螂都没有要逃走的任何欲望。它不走,它就乖乖地跟着扁头泥蜂来到地穴当中。
然后扁头泥蜂会在它的脚上产一颗卵,就走了。这个地穴是给它的孩子准备的。这个卵产在蟑螂的脚上,然后扁头泥蜂飞走,这只蟑螂就老老实实地待在这个地穴里哪儿都不去。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一旦这个毒素注入到了蟑螂体内以后,蟑螂的新陈代谢率就会快速下降。就是它比别的蟑螂的寿命高几倍,但是这几倍的寿命是完全为了扁头泥蜂的卵而活着的。等这个卵慢慢地长成幼虫出来,它就慢慢地吃这只蟑螂,然后过一段时间,一只新的扁头泥蜂从地里钻出来,那只蟑螂只剩下一个空壳。
扁头泥蜂和蟑螂的故事看得我毛骨悚然,就好像是大自然里的影视剧一样。不禁让人觉得毒素太可怕了。
但既然毒素会存在于大自然中,它们也有它们的价值。海葵毒素善于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狼蛛毒素有望治疗肌肉萎缩症;蜈蚣毒素能够缓解顽固性疼痛;人们在吉拉毒蜥的身上提取了艾塞那汀,艾塞那汀能够治疗糖尿病。
从矛头蝮蛇身上提取了卡托普利,这个卡托普利能够降血压。
也许这些有毒的动物更加了解我们人类的身体,它们的存在同样给我们的生态圈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人类也更应该保护它们,与它们共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