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寒假注册只有12天的内容了,但我一直处于一种自我厌弃感中。今年大三,学业平平,整个假期一直在纠结考研还是就业,如何设计一节教学设计(一门课的作业)以及学英语中。一天的日程基本就是这样度过的,9点起床,玩手机或学一会英语,12点吃饭,看小说或看日剧,2点半—3点睡觉,睡觉过程中一直在想着我有哪些任务要做,鞭策自己你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你看一下你这样怎么可以,三月份就要进行学院的专业比赛了,你怎么可以这么堕落。下午和之前的状态也差不多,做了一些事情心理的愧疚感会减轻,但做的过程中杂念甚多,不然就处于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但还是处于愧疚的偷懒中。我知道这样不好,心理一直在进行拔河,就连这篇文章,也是我从开课到现在进行心理拔河后写下的第一篇文章,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我的行为模式及心理过程。自省第一,交流其次,愿与君共勉。
我的自我厌弃感来自哪里?一个是来自与她人比较中感觉到自己的落后,另一个是行动达不到自我的要求产生的落差。首先是第一点,我一直很有些嫉妒和羡慕同舍的舍友,主要是她的自我控制力,进入大三,她仍然有很多学生工作和作业,很多作业她都是ddl才开始动手的,但是最终她给出的结果总是让我觉得质量不错。我也和她探讨过,她说自己做作业的速度也不算快,但是会提前对作业进行构思。让我感叹的是很多时候她的专注力和对目标达成的毅力,她可以对着几乎每一项学生工作做得很认真很上心,也很积极参加各类学科活动。和她相比,我觉得自己几乎就是一条咸鱼,我知道她在背后的努力,但我有羡慕和嫉妒她拥有的强大的自控力和行动力。可以这么说吧,我想拥有她的这种品质和毅力,但我目前做不到,她身上有我向往的东西,和她相比,我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但是她喜欢的方向真的是我喜欢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经过大二一年的探索,我觉得自己对科研不够热爱,所以我大三没有参加这些比赛的欲望和兴趣。但同时我也没有找到自己很热爱的事情,交际面不够广,做的事情几乎都是随大流的事情,自己老是在反复纠结中消耗掉能力,她就算感觉对这个事情没有太多热爱,但是她几乎是走在一条最为“保险”和“优秀”的路上,她的尝试比我多,行动力也比我强。在与她人的比较中我总是产生一种自我厌弃感。
第二点是我自身的问题了吧,未放假之前,我就雄心勃勃地计划着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要练尤克里里,要看专业书,要确定读研还是工作,要学英语……可是现在已经接近寒假的末尾,我连寒假计划都没有列出来,一天天地在混日子,被自我愧疚感和自我厌弃感以及及时的快乐所影响,我想成为一个高执行力的人,但我并未付出相应的努力,我自己在心里立下的flag,一次次的在打脸,于是我渐渐的对自己的自信心越来越差。在此过程中,我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有很多时候不能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想什么都做好,觉得平时没有时间去做,现在有大把时间我要好好去提升自己,结果多少让自己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