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很久的时间,学习了很久,我也是把自己重新学习剪辑的课程,重新系统地学习了一遍。
以前我以为自己是自己认为自己会了剪辑,每次去做剪辑这件事情就可以不用学习了。
可是,通过最近几天的学习,我真的将自己耐心去参与课程,全程认真去做剪辑的这件事情,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问题,出现在最基本的关键点上。你忽视的往往是自己会的东西,但是没有被得到重视。当我认真审视自己重新学习的这个过程,我发现,拍摄才是第一步,拍好了才有可能剪辑得更好。
而拍摄好的照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去美的感知,对于生活美好缺失的感知。而拍摄创作的过程,就好像是你在弥补缺失的感知。你看到花,不再是仅仅是一朵花了,你得通过很多个角度去寻找花的魅力。你要试图找出,最能展示花朵魅力的角度去表达出来。
而这种对于生活的感知,表达你的感知,或许只有等你修复好自己后,你才能进入到自我表达阶段。
因而,修复好自己才是创作的根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运用你学习到的技能传递你的感知。
我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个优秀的摄影师,他的心中都藏着一副美好的画卷,才能将他的感知传递出来。
比如,昨天天空氤氲着乌云,灰蒙蒙的和明亮交错,犹如一个阴阳交融时的相互晕染的朦胧画布
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与平常无异的天空,而在摄像师眼中,他们恨不得立马拿出设备,拍下这个美丽的瞬间。
同样一片天空,传递出完全不同的感受和行为。究其原因在于,新手小白的脑海里,竟然没有关于艺术创作的概念,不知道美的概念,即使你触摸到非常值得记录的瞬间,我依然无动于衷。可是,在摄影师的眼里,他看到的是一副绝美的精彩,这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它集合了惊喜和创意的瞬间,值得被记录下来。
因而,我们在拍摄创作的时候,我以为我拍不好的原因,是我技术不行,其实是我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对于美的概念,自然结果就是,无论我多么想做好这件事,依然做不好这件事。
这几天的课程下来,我重新活了一遍,发现我真的是缺少了这种感知生活的能力。无论我多想去做好这件事,我多想将我的感受到的美传递出来,我依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那是因为,我的“元认知”里,并不知道感知能力——它是个问题,故而从没有重视过,自然,很难拍出美的东西来。
学习摄影、摄像,你只有把基础构图、光线搞清楚,把前期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后面跑起来才不会累;而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对过程缺少耐心,热衷追求“速成”的结果,渴望跑起来忽视每一步的基石堆砌,往往先从剪辑技能开始练习,而不重视拍摄构图、光线运用的底层逻辑。
而这句话,看似是很简单一句话,我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的经验。
好的老师,一句话道出了你的问题。而走出去见人,不断将自己不足展示给大家的时候,我才会有深刻的撕裂感,记忆深刻。见识多了,我才会真正意识到,当时自以为是的骄傲,竟然是如何荒唐滑稽的。
就像此刻的心态,无论我以前多优秀,来到课堂里,我就忘记自己的身份和经验,放平心态,将自己放下地面揉捏撕碎,才会有重组后的劫后余生的新生,我才会踏踏实实的来学习拍摄创作。
恰好是这阶段的学习,我才真正发现限制我成长的因素。甚至,我都在反思,是不是因为我的思维误区,导致我当下,学习写作的技能缓慢的原因呢?
会不会也是因为自己见识不够,总是很难创作出很好的作品。因为自己见得少了,写出的内容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表达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体系呢?甚至自以为写得好,而忘记了学习的底层逻辑。每一步的过程的重要性。
就像学习摄影课程,这是自己做了很多次的心理撕裂才说服自己,坦然面对学习这件事,心理上慢慢接受摄影这门课程。的。好在我坚持 了7天,我也悟出了一些从未看懂的事情。这已经是做这件事最大的收获。
见得少了,分析的少了,自然脑海里没有形成思路,你又怎么会知道什么事真正的好呢?
坦然接受别人的每个建议,认真反思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多思考,多观察美好,用心生活,不管是用文字、照片,还是视频创作,都需要我们拥有感知生活的能力,才能更加有效的传递生活的感知。
写作技巧和剪辑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内训练习得,而获得生活的感知能力却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不是说通过这8天的学习就可以“速成”,需要我们随时刻意培养艺术美感、用心感知生活、一直在尝试练习的路上,你才有可能将学习的内容学以致用。
课程学习完了,只是形式上的结束。
短视频的创意创作却不会停止,我们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审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
我觉得很重要的三个点:多看、多感知生活、多思考。
1、多看:视觉之美
看自然,用眼睛看自然之美
生活之美,花鸟鱼虫、山川湖海、清晨的一缕阳光、落日的晚霞、夜空中星辰等等,忙碌的生活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大美不言,藏于生活,我们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看展览、电影、影视作品,切换不同的生活角度
艺术来源生活,可是艺术却高于生活。每个展览都是经过了策展人他们精心设计过的,传递给我们他想表达的情感。我们要尝试去看每个画面传达出来的意境,不要仅仅关注电影的故事情节,而是用创作者思维,走入他人的审美,多去思考画面的意境,你会得到快速的提升。
如果,你想提高审美,建议多去看看艺术展览、绘画展、摄影展、影视画面,打开自己的眼界。
2、多感知生活:让身心安定下来
如果没有生活的真实感受,你很难拥有共情能力——去感受他人的感受,用镜头传递感知。
当你越能感知生活,你获得的感知能力越强。
最简单的方式——走进别人的审美世界,我们保持内心对外界的感受力,古代的诗人词人,如果没有对世间万物的感受,很难写真性情的诗词来,四时交叠,花草、虫鱼、风月皆是无情物,却被诗人描绘成了有情之物,一切都是内心产生的观念。.
我们可以观照当下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切自由自在;感受自己的呼吸、闭上眼感受风的声音、去触摸一片叶子、去闻一下雨后的空气的味道、去专心地听孩子讲话,这些承载着感觉的记忆,都会引发你的感触和感动。
多去看画册、电影、影视剧等等,走进作者的脑海中,感悟其思想内涵;多观察自己对生活的感知,自我内在的反应的微妙变化,以及我们又是如何传递别人对我们表现的感知能力。
3、多思考
有意识的思考分析
当平时看到一些美图时,可以从立意、构图,角度、景别、光线、色彩、穿搭上分析,带着思考去分析,总结提炼美是如何表现呈现出来?是什么构成了美?美有哪些特征等等。
如果你自己创作,如何拍,别人又是如何拍,分析两种不同情境下的效果对比,寻找差异,哪种更好一点,下次是不是就会运用了。
多看看建筑上的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名称;楹联匾上的诗词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还是一幅书法作品;中堂陈设常有挂画点缀;精美绝伦的砖雕上镌刻着教人向善的戏剧故事。园林处处有诗意,古人才是最懂美的,他们日日生活在园中,真的是生活的美学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