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译文绝美的科普佳作

译文绝美的科普佳作

作者: 不是什么都能逗的 | 来源:发表于2024-08-27 09:15 被阅读0次

地球真是一个神奇的所在,因为按照目前的探索水平,地球是太阳系唯一的宜居星球(整个宇宙也有不少系外行星被视为“新地球”,但是几百上千光年的距离怕是不好克服)。

而地球上生物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日常用品的原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土壤,土壤里更有人类尚未了解的数不清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组成的复杂的庞大生态系统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真菌学家、植物学家马克-安德烈·瑟罗斯的《借地而生:写给地球人的土壤生命史》以诙谐幽默的文笔、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介绍了我们脚下熟视无睹的土壤世界,并对人类与土壤共生的未来命运进行了展望。

《借地而生》这部科普读物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它的专业性。本书不仅介绍土壤成分的构成、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系统的变迁等,还对其中所涉及的原理、研究技术等进行讲解,可以说一书在手,土壤学相关知识就被“一网打尽”。

这么多专业知识读起来却并不枯燥,这是因为《借地而生》具有科普佳作共有的通俗性,特别是融入与日常生活贴合较紧的科学现象。比如在讲解土壤孔隙产生的毛细力时,作者就用一杯不加糖的有色热饮、一张纸巾和一块方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读者理解。

《借地而生》中的内容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书中列举了世界各地一些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灾害,分析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土壤系统的破坏作用,这些终将反噬到人类自身。也因为人类对土壤了解得越来越深入,政策和技术越来越科学,所以作者对人类与土壤未来的共生很乐观。

《借地而生》还有一点让我着迷,那就是其语言风格的文学性。书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很唯美,还时不时地冒出许多非常合拍的古诗与成语,比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这样的科普译作值得点赞。

因为上述特点,这本关于土壤的科普读物需要慢慢品读,它是一道材料和滋味都很丰富的大餐,囫囵吞枣可就太不明智了。

相关文章

  • 好美的译文

    1.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 萨松《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心有...

  • 原创词 | 如梦令·又望西楼新月

    词/易丘 又望西楼新月,凉夜当倚君侧。 意兴日暮时,笔墨助欢谑。 佳作,佳作,千绝只待一泻。 2019.07.18...

  • 黄鹤楼诗社22季佳作

    黄鹤楼诗社22季佳作本季主题:夏日乡村(七绝)本季共角逐出8首佳作按评语数排名,并列的按评语给出时间排名。 21【...

  • 日更day3·宋词分享(三)

    天不老,情难绝。 译文:天因无情天不老,人缘有情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

  • 古风    贺燕燕

    《贺燕燕》 温志龄 佳作贺新年,燕燕喜讯传。 天才出勤奋,吃苦始有甜。 追踪绝...

  • 旧作8首

    五绝 友人摄影佳作 静水写深流 佳人五彩秋 寸方童话镜 大美一桢收 -----------------------...

  • 《弟子规》--谨

    【原文】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对于那些怪诞、邪僻的事情,少去了解...

  •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

  • 强推 诗意的科普绘本《巨杉之歌》

    偶遇这本佳作,缘于要做有关树主题的活动。本想着科普主题,不需要这类文艺范的作品。却因喜欢上封面画作,不由自主地把它...

  • 五绝·贺燕子

    《五绝·贺燕子》(新韵) 温志龄 佳作入菁编,同仁众口传。 掌声齐道喜,倾慕更扬帆。 注:中国作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译文绝美的科普佳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aa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