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想法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笔记2)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笔记2)

作者: 邻座王路 | 来源:发表于2022-04-16 19:58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本文要分享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中青年与哲人的第二次对话: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第一次谈话,可以去阅读一下我的上一篇文章。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听起来有点绝对,但是想想我们的烦恼,那些我们为之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事情,是不是都是和别人有关。我们可能因为自己事业发展不行,家庭贫困,出身不好,甚至是长得丑等等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而这些低人一等的感觉无一不是通过与人比较得来的。所以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来源是靠得住的。

自卑感(劣等感)

自卑感就是一种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或只有一点点价值的感觉。自卑感不是来源于一个客观事实,而是来源于一种价值判断和自我解读,比如说你的身高是150厘米,这是个事实,但这个事实不会给你带来任何自卑感,但是长得矮这样的价值判断,就会让你感到自卑。然而如果你对你的身高换一种解释,比如150厘米的身高可以让和你谈话的人感到轻松,没有压迫感,就会让你对身高这件事情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自卑感本身并一定是一件坏事。如果自卑感让你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积极努力地寻求改变,自卑感就成了进步的推进剂,而不是顾影自怜的障碍了。

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不同于自卑感,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炫耀)

应对自卑感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自己的劣势,并采用刻苦学习,勤奋联系和努力工作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重复的告诉自己:因为劣势所以我才无法进步。

虚假优越感(炫耀)

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变,又没法忍受“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之类的自卑情结,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如此一来,人就会想要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补偿,通过炫耀权势,财富,地位甚至不惜造假,自吹自擂来获得一种虚假的优越感。有句话叫“越吹嘘什么就越缺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夸耀不幸

夸耀不幸是一种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

对于那些津津乐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长史中各种不幸的人,即使别人想要去安慰或者帮助其改变,他们也会用“你无法了解我的心情”来推开援手。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从而获得一种近乎变态的优越感。

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通过诉说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来让周围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担心或束缚支配其言行。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无法从中挣脱。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与人比较是自卑感的来源。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你肯定不会产生自卑感,就像你不会因为自己不会飞而感到自卑一样。那是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人会飞,但是假想大部分人都会飞,而就你不会飞,那你肯定会感受到深深的劣等感,感觉自己的无能。所以当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也无需和任何人比较,也就没有劣等的感觉了。

有积极作用的自卑感一般不是来自于与人比较,而是来自于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与人比较会把自己引入一种竞争的心态。

如果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成“竞争”关系,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因为常常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就会产生“优于这个、输于那个”之类的想法,而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就会随之而生。

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其实人虽有不同,地位有高低,本事有大小,财富有多少,但从人的角度来看,人都是平等的。

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

权力之争

所谓权利之争就是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对错之争原本不是权力之争,但是一旦陷入胜负之争,场面就可能立刻陷入权利之争。

一旦人陷入了权力之争,即便你暂时取得胜利,权力之争也不会就此结束,而是会引起输了一方的报复。孩子也会和父母进行权力之争,孩子平时总是输给父母,不让看电视,不让玩手机等等,他们就可能会通过逃学,调皮捣蛋来对父母进行报复。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就不可能调和了。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叛逆的原因了。

“我是正确的”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无所谓了。

很多人都会陷入权力之争,试图让对方屈服。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

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人生课题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人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独立,这里不仅仅指生活上的独立,更是指精神上的独立,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人最重要的是与社会和谐相处。

支撑人独立和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心理基础分别是“我有能力”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人的烦恼都来自于后者,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阿德勒把人一生中必须面临的三种人际问题称之为人生课题。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课题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人生课题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大家之间存在着一个共通目标。即便脾气不对付,爱好也不同,这些都并不影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且,因“工作”这一点结成的关系,在下班或者转行后就又可以变回他人关系。

朋友间的人际关系课题

朋友间的人际关系课题是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正因为没有了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所以也就更加难以开始和发展。

爱的人际关系课题

爱的人际关系课题包括恋爱关系,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

当由朋友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的时候,一些在朋友之间被允许的言行就不再被允许了。具体说来,例如不可以跟异性朋友一起玩儿,有时候甚至仅仅因为跟异性朋友打电话,恋人就会吃醋。像这样,距离近了,关系也深了。

爱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人生谎言

阿德勒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人生谎言是目的论的一个发现,就像当你已经决定和恋人分手后,你就能从他/她身上找出很多缺点,即便你的恋人还是和以前一样行事。你通过回避你最不愿承认的分手理由,可能是时间长了,感情不如以前浓烈了,淡了等真实的理由。

写在最后

比较和竞争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元凶,以为他让人感到胜负,而胜负会令人产生自卑感和优越感,使得你把全世界都当成你的对手。你没办法真心的祝福你的朋友,仅仅是因为你认为他的进步是你的退步。

人一生中必须面临的三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工作人际关系,朋友人际关系以及爱人间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试图回避这些关系,就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麻烦,即便已经遍体鳞伤也要鼓起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相关文章

  • 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勇气。 愿你我都拥有这被讨厌的勇气。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日]岸见...

  •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日]岸见一郎 内容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 2015年出版 作者:岸见一郎 古賀史健著 《被讨厌的勇气》又名“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被讨厌的勇气》走出烦恼,走出自卑,获得幸福的秘密武器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式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与弗洛...

  • 书摘 | 自由就是被讨厌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渠海霞 书摘内容 哲人:……...

  •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岸见一郎从高中就以哲学为志向,后来主攻研究方向就是专业哲学和阿德勒...

  • 被讨厌的勇气

    终于要说到,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一书的主题——“被讨厌的勇气”...

  • 书摘 | 别把不幸当做保持特别的武器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渠海霞 书摘内容 当然,负伤...

  •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给人生的三大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了我们阿德勒哲学的原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

  • 书摘 | 距离产生美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渠海霞 书摘内容 读书的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bh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