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亲的过往(四)

父亲的过往(四)

作者: 慢谈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14:49 被阅读0次

沙河村位于大别山脚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别山层峦叠嶂,树木葱茏,绵延不绝,望不到头。大沙河在村前川流不息,哺育着这一方的百姓。

大沙河是皖江的一部分,发源于大别山南麓岳西县巍岭乡丛毛尖,海拔高1465m,流经潜山县黄柏山区至沙河埠出山口,至尖刀咀分为柏年河和人行河,至乌鱼宕又汇合,经赌其墩入菜子湖。 大沙河地质条件非常特殊,河床泥沙沉淀,两岸堤坝的主要组成也是泥沙。正是因为这些泥沙为大沙河溃堤留下了隐患。

盛冬从柳湾村嫁到了沙河村,大沙河让人欢喜让人愁。愁的是每到梅雨季节就要提心吊胆,担心洪水泛滥,河堤垮塌。欢喜的是你只要勤劳都会有工分,有粮吃。两季的稻谷加上油菜、小麦、山芋、大豆、芝麻品种丰富。每年沙铺乡十个大队的征购粮食指标是一百万斤,沙河村大沙田当时的面积是一千四百五十二亩,每年就能完成征购粮二十九万六千八百斤,占全乡的三分之一。

沙河村的村民大都勤劳朴实还精明能干。只要政策允许,就会钻空子千方百计的搞副业。在书鸿的带领下,忙完庄稼就挑河堤,或者砍柴栽树。别的大队都在轰轰烈烈的搞文化大革命,唯有他们村闷头搞生产,乡里通知要开批斗会,实在找不到人选,每次只好让以前的保长志和去顶罪。解放初乡长保长都很难活命,但是他在乡亲们的联名取保下只是被判刑了几年就放回家了,现在每次批斗对象只能让他去。最后一次,文化大革命快结束了,志和从批斗会回来后抱着孙子哭了一下午,黯然自杀了。

那时候乡书记陈少白是当权派也被打倒了,经常带着高帽子被造反派压着到个个大队游行,他不仅鼓励乡亲们喊口号打倒他,还自己带头振臂高呼“打倒陈少白”,让人啼笑皆非。

盛冬的父亲也是柳湾村的长期批斗对象,冬儿对此深恶痛绝,阻止书鸿做这样的工作。书鸿自己也不情愿,只能敷衍,大环境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冬儿心里也明白他的难处。在其他的工作上她都是非常的支持,是一个非常好的贤内助。

白天在村里上工,她总是争先恐后,一般的男人都不是她的对手,只有一个李厚林是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干活能手和她能打个平手,队上出工到年底结算一个工分才八分到五毛钱。晚上回来,她就给人家织布,织布一天的工钱有一块二毛钱,还有东家送来的一天的口粮,看对方的家境,一般的是一斤稻谷和一些蔬菜,大方点的还会有小鱼小虾,黄豆芝麻什么的。

冬儿一心扑在工作上,书鸿做完大队的工作后,回来就积极做家务,将两个人的小屋收拾的井井有条,磨米磨面,筛米做饭,晚上帮她做玉子(织布机上的小配件)。两个人勤勤恳恳,恩恩爱爱。

只要有领导来,冬儿就会照顾书鸿的面子,放下手头上的事,笨拙地做饭给他们吃,那时候大队没有了食堂,乡里领导下来到了吃饭时间就在书鸿家将就,乡里有规定:在农户家吃饭补助二毛钱,半斤粮票。冬儿总是尽可能拿出家里最好的粮食给领导吃,并不收钱和粮票。

冬儿的身体很不好,因为农活重,从小泥里水里,即便是经期也得不到休息,因此有严重的妇科病,结婚了几年都没有怀孕,她着急上火,书鸿却一点也不着急。他本来性子就慢,更重要的还是心疼冬儿,希望她能养好身体是第一。她现在是他最需要呵护的人,至于孩子他想都还没有想过,巴不得他们俩就这样甜甜美美的活到老就好。

冬儿有一点不舒服,他就带他去治病,常年给她煎中药调理。尽可能不让她干重活,阻止她去上工,说有他在大队的工分,加上冬儿织布的外快就能过好日子了。冬儿的心思可不一般,她日积月累的凑钱要重新盖自己的房子,还要让她的几个弟弟都读书,走出那个受人白眼的村庄。冬儿因为家里困难只读了半个学期的书,但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文艺气质,她爱美,但从来不喜欢大红大绿,挑选的布料都朴素清雅,做衣服的时候对裁缝师傅也会有很多别出心裁的要求。每一件衣服都很得体大方,周围的小媳妇姑娘们抢着要样子回去仿照着做。她做的鞋子工整秀气还穿着舒服,当时书鸿的领导朋友总是千方百计的和书鸿换鞋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她的文艺气质,好学,坚韧,独立都让白灵深深地喜欢。有空闲的时候,她就教冬儿识字看书,给她讲文学故事。冬儿也教她做鞋织布,后来白灵通过高考回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

冬儿的大弟弟这时候已经十七岁,没有办法再上学了,冬儿让他去学一门手艺。托人找到一位木匠师傅,让他安心学艺三年。后来学成后订亲,又将自己珍藏的,书鸿当年给她的买的好布料都送给刚见面的弟媳妇了。二弟和三弟也都被安排去上学了。

书鸿自然是全力支持,从心底里敬重她是个有主见,有情有义的女子。感谢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上苍剥夺了他的父母,弟弟妹妹,让他成为孤儿,不能完成学业,可是也馈赠给他这么好的妻子,和赏识他的乡领导,让他的小家庭和谐美满,工作也能够做的风生水起。

相关文章

  • 父亲的过往(四)

    沙河村位于大别山脚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别山层峦叠嶂,树木葱茏,绵延不绝,望不到头。大沙河在村前川流不息,哺育...

  • 父亲的过往

    记忆中,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打...

  • 父亲的过往(三)

    盛冬从小就争强好胜,这个性格遗传于她的母亲章韵秋。 章韵秋不到十岁就被卖到盛家做童养媳。她的丈夫盛世才也就比她大一...

  • 父亲的过往(六)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70年,冬儿和书鸿已经结婚五个年头,冬儿精打细算,日积月累的差不多了就撺掇着书鸿要盖房。因为...

  • 父亲的过往(七)

    一九八二年开始试行包干到户。也在这一年,书鸿和冬儿通过奋斗又换了地基,重新盖了坐北朝南,门前可以一眼望到天柱山,每...

  • 父亲的过往(二)

    一九六五年,书鸿还辗转在乡村人家烧砖瓦,突然接到通知,当时的大队书记华西和要求他回到大队支部任副大队长兼会计。 在...

  • 父亲的过往(九)

    难熬的一九八二年终于过去,现在的书鸿干劲十足要把手套厂尽快办起来,尽快出成品发货到部队。新做的靠西的房子前面靠南的...

  • 父亲的过往(十)

    创业给书鸿打开了新世界。他的外交能力得到更充分的施展。无论是和政府还是厂家对接都畅通无阻,而且总能锦上添花。 不仅...

  • 父亲的过往(五)

    一九六九年七月六号一整天书鸿都和队长们在大队部开会,几个队长为工分,收成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都想多要工分少交粮。吵...

  • 父亲的过往(八)

    一九八二年为了照顾冬儿,书鸿辞去了大队书记的职务,安心在医院里照顾冬儿,书鸿不放心家里的庄稼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了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过往(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ec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