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1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4-03-13 20:32 被阅读0次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张晓萌 曹理达

    32个笔记

      引言 逆光中的笤帚疙瘩

    >>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 在你的一生中,有过几次这样的至暗时刻?为什么你没有被击倒?你凭借什么度过了这些逆境?

      第一部分 飞轮中心:韧性

    >> 第一部分飞轮中心:韧性

    >> 第1章何为韧性,何以坚韧

    >> 每个人有两次生命,当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的那一刻,第二次生命就开始了。

    >> 只有当人们真正发自内心去相信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的时候,才能对幸福有更深的领悟和感受,这个事实就是:无常即恒常。

    >> 心理健康连续体(MHC)的概念。它将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分为心理繁荣、心理健康、颓丧和心理不健康4个区间

    >> 韧性(resilience)原本出自物理学的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

    >> 韧性是指材料受到使其发生形变的外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其定义为材料在断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与体积的比值

    >> 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 要想得到更多的正面结果,可以积累更多的积极经历,也可以通过挪动支点的位置去提升应对逆境的能力。

    >> 支点的初始位置和每个人的基因、生长环境、乐观或者悲观的解释风格等息息相关,但支点的位置在人的一生中会不断移动。

    >> 高韧性人群同样会有很强烈的消极情绪,但是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调节能力让消极情绪释放、舒缓并消解,同时他们也能够自我激发和深化更多的积极体验,不仅能自我减压,还能享受快乐。

    2024/3/14 发表想法

    经历的多了,韧性就提高了。

    >> 提升韧性不等于死扛,而是主动地应对。

    >> 提升韧性不等于死扛,而是主动地应对。

    >> 打造韧性不是被动地等待,让时间冲淡一切,而是人们从逆境中快速恢复,主动利用自己的可用资源,向内重拾信念,向外寻求社会支持的过程。

    >> 飞轮以韧性为轴心,三个重要的“叶片”分别是觉察、意义和连接

    >> 其中“觉察”指的是自我意识层面的综合认知,即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包括对自身心理状态、归因模式等可见和不可见特性的认知、觉察和改变;“意义”指的是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对自身目标体系(意义树)的梳理,发掘、培养和深化专注的“热爱”等;“连接”则是指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社会性的认识、沟通、信任和利他等多个方面,侧重于在关系中与他人共同提升韧性。

    >> 自我的觉察有助于意义的探究,而意义的探究也会促进觉察的深化,洞见更深层的自我;自我的觉察离不开与他人的连接,他人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跳出认知的盲区,排除各种偏见的干扰,多维度地认知自我

    >> 韧性认知

    心理韧性不仅能帮助个体应对危机,也是终身成长的不竭动能。

    心理韧性的打造不等于盲目吃苦,而是要激发和深化更多的积极体验,走向丰饶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受到基因、成长经历、身体状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在科学框架的辅助下,不断地自我精进,促进心智成熟并激励和影响周围的人。

    提升韧性不等于习惯养成,而是系统地改变认知和行为,每个人都能启动自己的“韧性飞轮”。

    >> 第2章提升韧性的阻力和原力

    >>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放弃?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不放弃有时候并不是最佳方案,也可能是我们掉进了自己的思维定式陷阱,到底什么样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对韧性的提升才是有益的?

    >>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写道:“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人变老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的那一刻开始。

    >> 当青蛙被扔进滚烫的水中,其腿部会被严重烫伤,青蛙有逃出去的可能,但更有可能发生的是青蛙因严重的烫伤而动弹不得,就此死掉。2而在温水中青蛙的“表现”更好:当温度上升到让它不舒服时,青蛙马上就会跳出来,反而不会太费力气就活了下来。

    >> 长期处于失控的状态对于我们身心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掌控感的习得可以有效促进健康。

    >> 个人控制理论对“掌控感”的定义是:你觉得自己对于不利事件的掌控有多少?

    >> 个人控制理论揭示出了一项心理机制:人们对于掌控感怀有某种激情。

    >> 从觉察的角度看,观念的改变和自我认知的迭代都是持续性的“渐悟”过程,而改变认知也需要落实在一系列的行为训练中,比如在接下来的韧性工具包中会详细讲到的记录和冥想,就是每一天甚至每一时刻都进行自我观照;从意义的角度看,持续小赢是目标分解、连贯性目标和意义强化的重要方法,在我们梳理出个人的意义树之后,持续小赢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分配时间、管理优先级和提升专注力;从连接的角度看,我们与他人关系的深化也是在日常生活的持续性互动中发生的,信任、亲密关系的建立,都是“久久为功”的过程。持续小赢让我们更好地体会沟通的价值,在交往的细节中提升共情力和关系质量。

    >> 韧性认知

    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是我们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最大敌人。

    理解放弃背后的心理机制,有利于我们提升韧性。

    人们对于掌控感怀有某种激情,适度的掌控感是诸多积极情绪的根源。

    通过持续性的微小行为改变的积累,我们可以获得习得性掌控,从而提升韧性。

    >> 韧性练习

    1. 为自己创建“发现清单”(见表2—1),在阅读和与他人交流时,尝试更新自己的观念,或者填补认知空白。

    >> 2. 尝试开启自己的“小赢记录”,无论你是希望记录自己的读书小赢、运动小赢、减重小赢,还是任何你希望实现的小赢。每天完成后在表2—2的大拇指中画上一个大大的对号,这便是一个重要的视觉提示符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韧性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ei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