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人的,硬核科幻片
有人将2019年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因为在这一年的春节,《流浪地球》正式登上大荧幕,给了观众一个巨大的惊喜。
之所以称为“元年”,是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科幻片。国产科幻片,一直都是“烂片”的代名词,是观众吐槽的对象。
但《流浪地球》却收获了无数高度好评,更收割了46+亿的票房,一举拿下了国产电影票房影史第2的位置。
比起票房方面的成功,《流浪地球》更大的意义在于,重燃了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片的热情,唤醒了国产科幻片的希望,打开了国产科幻片的巨大市场。
连《纽约时报》都发长文报道并介绍了这部电影,表示“中国电影工业终于跃入“太空时代”,大赞《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黎明的新开端。
作为一个科幻迷,我确实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流浪地球》并没有被高估,甚至,我觉得它被某些人低估了。
《流浪地球》的成功,得益于其逻辑完美的硬核科幻、不输好莱坞的特效、以及炫酷唯美的画面。
但更重要的在于,它真正植入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理念以及文化情怀。
好莱坞科幻片很多,末日逃亡电影也不少,但《流浪地球》这个故事,只有中国人才写得出来,拍得出来。
很喜欢原著作家刘慈欣,导演郭帆,和吴京等优秀演员,携手共造了这样一场恢弘磅礴的视觉盛宴,更感谢他们为国产科幻片,以及其他大制作类型片做出了好榜样,开了一个好头。
02
再见,太阳系
电影的开头,简单直白地阐明了这个故事的“世界观”:
故事发生在2075年,太阳了进入急速老化、持续膨胀的状态。
科学家预测:在100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没整个地球;300年后,整个太阳系将会被毁灭,不复存在。
面对这场灭顶之灾,人类展开了自救行动。联合政府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
这一恢弘而漫长的人类移民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本计将持续两千五百年,历经一百代人。
人类倾尽全部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为地球飞离太阳提供动力。
与此同时,为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空间站将以十万公里的相对位置伴飞地球,为地球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
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联合政府在每座发动机下,都配套建造了一座地下城,在地球抵达新家园前,这将是人类唯一的庇护所。
至此,人类,这一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两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
故事的主要角色是一对从小分离的父子——在空间站坚守任务17年的父亲刘培强,和在地下城长大的天才少年刘启。
这一年的春节,刘培强终于迎来了“退休”,可以回到地球和儿子团聚。
正要离岗时,却监测到木星引力激增,地球飞行轨道受木星引力影响而偏离。
这意味着,有很大的可能性,地球很快就会和巨大的木星相撞。
此时地球上的刘启办了假证,借了衣服,偷拿姥爷的车卡,带着妹妹朵朵偷偷离开地下城,踏上了地表。
由于木星引力激增,地球各地都发生了各种问题。
联合政府发出通告:各个地区的行星发动机都出现停机故障,地球推力减半,转向力全部丧失,地球将于37小时后撞击木星。
地表的韩子昂、刘启、朵朵,误打误撞地和救援队相遇,参与到了运送火石、修复行星发动机的重要任务中。
而空间站里,刘培强得知Moss放弃地球独自“叛逃”,他拒绝了回地球,也拒绝休眠,而是选择抢夺控制室,想办法拯救地球。
领航员空间站和地球都在进行着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而他们的成败,关乎35亿地球人的生死命运。
03
人生尚有来处,而今只剩归途
作为一枚科幻迷,我当然很喜欢看好莱坞的星际科幻片,尤其是《星际穿越》和《太空旅客》。
相较而言,我觉得《流浪地球》却也并不逊色多少,甚至有许多独特之处和出彩之处,很能引发共鸣。
具体说两点。
第一点是反好莱坞,反个人英雄主义。
在标准的好莱坞大片中,毫无疑问,力挽狂澜拯救世界这种事一定是专属于某个美国英雄的,没有了主角,地球就完蛋了。
但在《流浪地球》里,却有些不同——我们的主角并非“英雄”,也不是“唯一”。
所以:
当刘启一行人千辛万苦将火石运送到苏拉威西三号发动机时,已经有别的救援队伍赶在他们前面,将发动机重启了;
当天才刘启好不容易想出“点燃木星”的点子,Moss却说,以色列的科学家早在7个小时前就提出过这一方案,但计算结果表明不可行;
刘培强成功抢夺空间站的设定看起来倒是很个人英雄主义,但很快电影就交代,有其他仓的宇航员同样也在反抗moss,想要抢夺控制室。
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电影处处都在表明,并不是只有哪一个英雄想拯救、能拯救、拯救了地球。而是所有人参与其中,进行了一场“饱和式救援”。
可以说,即使没有主角团队,地球依旧能得救,人类依旧有未来。
这部电影并不是在宣扬狭隘的名族主义、个人主义,而是全人类的自我拯救。
第二点是植入了独属于中国人的价值观。
中国人历来重土安迁,讲究落叶归根,对故土家园的眷念远远强于其他国家,所以即使世界末日来临,我们也要带着地球一起跑路,绝不独自逃生。
只有这样的设定,才符合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
而《流浪地球》正是将这样的民族内核,通过电影的形式向全世界输出。
“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活下来,“火种”计划的核心是让人类文明延续。
在危难关头,联合国政府选择了放弃地球,空间站独自逃生以实施“火种”计划,这无可厚非。
但中国人的浪漫之处,就在于我们即使流浪星际,也要带上“小破球”一起。否则,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刘培强对俄罗斯队友说:
总有一天,我们还能在贝加尔湖畔钓鱼,在重庆吃火锅。虽然那要等到两千五百年之后,可是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有孩子。
这种坚忍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愚公移山”故事竟无比契合,同样饱含着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希望。
小时候觉得愚公可笑,如今却热泪盈眶。
最后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里的30万吨燃料去点燃木星时,那坚定无畏的目光,更有着独属于中国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
Moss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是的,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绝不是只凭理智。尤其是我们五千年的悠久中华文明,情怀和浪漫早已厚植于基因,并流淌在每一代人的血液之中。
04
所谓黑马,不过厚积薄发
《流浪地球》能够收获巨大的成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想象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为观众的苛刻、投资方的不看好和市场的悲观。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国产科幻片都既不叫座,也不叫好。
“聪明”的国产导演和投资方很少有选择拍科幻片的,以往的事实告诉他们,科幻片是最费力不讨好的题材。
而且,中国观众最是“严格”,他们看惯了好莱坞大片,对国产电影本就百般挑剔,何况是最容易招骂的科幻片?
连原著作者刘慈欣都说:既叫座又叫好太难了,我不奢求观众能叫好,票房上能赚钱就很满足了。
至少赚到了钱,以后投资人才愿意继续投资科幻电影。
确实,拍科幻电影,钱的困难就是最大的困难。何况电影拍到一半,投资方(万达)还撤资跑路了,吴京不得不自掏腰包6千万,“带资进组”实锤了!
“想象之中”是因为全剧组用心打磨,终究以过硬的质量虏获了观众,征服了市场。
《流浪地球》的剧本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原作。刘慈欣的鼎鼎大名,即使是不太阅读科普小说的人,想必也早有耳闻。《三体》这座科幻界大山,就是他的代表作。今年春节档的另一部大片《疯狂的外星人》,也是由他的小说改编的。
原著故事精彩,电影便成功了一半。
从2015年确定郭帆为导演起,光剧本和构思就花了两年的时间,视效团队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
为了追求真实的之感,剧组实景搭建了最细致的地下城、太空舱等主要场景,演员一件衣服的成本就高达45万元,重80斤,电影里的道具总数共计1万件。
特效镜头超过2000个,由多家国内特效公司共同参与,特效成本占了全部成本的大半。
总制作成本3亿多,但所有演员的片酬加起来也不到50万。
可以说,为数不多的投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了。
如此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成果,自然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和观众的“火眼金睛”。
所以虽然《流浪地球》首日排片只有11.4%,单日票房1.89亿,但很快口碑发酵,排片越来越高,票房也一路飙升,在上映一周之后,还多次单日票房破4亿,最终累计票房突破46亿,成为2019年贺岁档的最大赢家。
哪里有什么黑马,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不过是厚积薄发。
05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翻看了很多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其中差评也不少,但大多没什么具体论证,不过是为黑而黑,抬杠挑刺罢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某些人的嘴里,“爱国”竟成了“贼”,“小粉红”竟成了讽刺,这让我既心惊又心寒。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倒是给我解了惑,很是写出了本质:
的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拒绝发展,拒绝突破,更别谈超越,永远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谦虚”得过分。
讲一个故事吧:2005年,天涯论坛一位网友发帖称“预测中国2030年GDP超过日本”,瞬间被网友喷得体无完肤,人人都说他太狂妄自大。
然而,还远不到2030年,仅仅在5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的GDP就把日本甩在后面了。而天涯那个帖子,也瞬间被“挖坟”“鞭尸”,当年那些嘲笑楼主的人纷纷被打脸,那叫一个热闹。
只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某些国人是多么的“自谦”。在他们心中,我们的祖国仿佛永远只能被别国碾压。
就算做出一些成就了,也不值得认可鼓励,只配得到变本加厉的打击和嘲笑。
因为他们的本质就是如此自卑,跪久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所以当记者问导演郭帆:以前国产科幻片不被大家认可,你觉得是缺什么?
郭帆回答:缺时代,你没有这样的时代,你根本拍不了科幻片。
只有你的国家强大了,国民有了自信,你才能看到这个东西(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核心关键词是:希望。
“希望”两个字听起来好像很俗气。在电影前半部分,朵朵听着同学在课堂上说: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而她嗤之以鼻,对老师说:我对希望没什么理解,我就想出去看看。
她不相信希望,因为她从没见过太阳。
然而到了电影的结局,朵朵通过全球广播哭着呼吁所有人一起拯救地球,对着话筒喊出了: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很多人说那段台词很“尬”,但我却觉得,非常真实,也非常动人。
我们都曾是朵朵,也终将成为朵朵。
就像某知乎网友所说:
希望,让韩朵朵们在朝鲜用鲜血和意志扛住了这个星球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希望,让韩朵朵们用算盘做出了原子弹。
无论在任何时代,希望都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它总能打破绝境,引领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不管是电影,还是科技,或是其他领域。
中国从不缺好故事,也不缺好导演、好演员,更不缺好观众。
缺的是更强、更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错过往期请点击
喝酒打牌秀恩爱,二婚家暴斗渣男——“愁女”李清照?是你不懂她!
我是:书影漫时光
你的气质里,
藏着所有你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
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