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是一篇传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合作科研,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的过程。
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颜色是美丽的?
学生通过预习和默读课文,答出美丽是指居里夫人的精神。有坚持不懈、热爱科学、以苦为乐、吃苦耐劳、积极乐观、淡泊名利等,我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这些精神相对应的语句。
我和学生一起对所找出的表现精神语句的分析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居里夫人提炼镭条件的艰苦和过程的艰辛。居里夫人坚持下来了,并且在艰辛的过程中却很乐观。她为什么能做到呢?缘于对科学的热爱,还有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居里夫人就因为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让她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学生,课堂上总有那一部分学生心不在焉,任凭你讲得如此精彩,也打动不了他们,是因为他们对课堂没有兴趣。而我们照旧把他们囿于教室之中,用各种制度强迫他们遵守纪律,强迫他们听课、写作业,而效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茂翔,一个并不笨的男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课堂上连课本也不翻开是常事。课堂上,要么自己玩,要么拉上同位一块玩。我给了他一个描字帖的任务,坚持了两节课,再也不干了,即使我答应给他加分,也不能激起他的兴趣。课堂上正在玩的他,发觉到我看他,就向我笑笑,很不好意思的那种,他知道自己不对,我也回应他微笑,是很无奈的。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他的兴趣点。
因材施教在当下,成了口号。每个学校都在为提高学生成绩而努力。其实,每个孩子的学习程度、个性特长都不同,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因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不再整日无所事事,也不再因自卑而自暴自弃。
每一朵都要开放,只是时间不同。正确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材,只是方法的不同。
培养学生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顺势而为,这样就如居里夫人提炼镭一样,再艰苦也能坚持下来,直到成功。
教师还在绞尽脑汁想对策转化学生吗?只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来培养,学生应是不待扬鞭自奋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