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小记

作者: Clementine酱 | 来源:发表于2017-02-20 20:39 被阅读67次
    LGBT小记

    如果在十年前聊到性少数者,相信大多老百姓脑袋里首先蹦出来的一定是这个词儿:同性恋。如果有例外,那无外乎“变态”、“神经病”之类更难听的称呼。近年来,随着相关非政府组织和公益机构的不断发声,人们已渐渐从“非异性恋=同性恋=变态”的狭隘认知中解放出来。但是不可否认,相比一些平权运动发展更早、性教育普及程度更高的发达国家,中国做的还远远不够。

    今天要给大家普及的LGBT概念,便是研究性少数现象绕不开的话题。这四个字母来自英文单词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的首字母缩写,分别释义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以及跨性别者”,代表四种非异性恋的性取向。其中男同女同统称同性恋,与异性恋不同的是,同性恋者的性吸引对象和浪漫倾向均指向同性别者;双性恋顾名思义,生理性别并不是他们选择挚爱的必要选项,人家只看重爱或不爱;与前三者围绕性取向建构概念不同,跨性别者是一个单纯涉及性别认同的概念,指代那些对被按照出生时的生理构造强制划分性别感到不满的人。如果您觉得拗口或者不理解,金星老师的例子肯定能让您醍醐灌顶。

    了解完LGBT就等于了解完整个性少数群体的构成了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完善和临床案例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性少数类型正在被发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在某乎、某度见到的LGBT还带个小尾巴QIA,queer,intersexual and asexual.

    事实上,中国古代对于同性恋现象的包容程度之高令人咋舌,这一点从称谓上便可见一斑。相比起今天互联网上充斥的“基佬”、“爆菊”等调侃、戏谑意味浓重的娱乐化热词,“磨镜”、“断袖”明显要温婉唯美得多。著名的魏王与龙阳君的爱情故事便出自《战国策•魏策》,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更有“娈童始于黄帝”的说法,古人对于同性恋的记载并不忌讳。无独有偶,繁荣程度与古华夏文明不分伯仲的古希腊,同性恋甚至可谓推崇备至,地位比起异性恋高得多,关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伟人的同性恋传闻相信大家已经司空见惯。

    然而,作为人类社会的相对少数,LGBT的日子注定是坎坷而波折的。随着异性恋霸权的不断巩固,各种排除异己的观念日渐壮大,并有条不紊地构建起一套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层次的认知和制度系统。男性代表阳刚、暴力、侵略性,女性象征阴柔、包容、母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早已习惯将“男儿有泪不轻弹”和“贤良淑德”作为美德的代名词互相勉励。LGBT作为完全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的群体被边缘化便在情理之中。再加上近代社会以来大众传媒的刻意污名化,以及异性恋为核心的权力阶层的压迫,LGBT被当成精神病,甚至罪犯锒铛入狱也就不足为奇了。

    1990年,世卫组织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宣布其为一种正常的性取向。十一年后出台的新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也将同性恋剔除出精神疾病的范畴。本世纪以来,美国和台湾更是已经承认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以李银河为先锋的人大代表们也在为大陆地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推进出谋划策。性少数者终于从跨越千年的残酷斗争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而在宗法观念依然牢固的当代中国,法律的保护注定不可能成为LGBT平权运动的终点,对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逼婚”、“骗婚”等社会问题以及同性恋以外的广大性少数者的权利保障需求,时刻提醒我们平权之路任重而道远。

    由此看来,普及科学性教育,正确引导性少数者的健康成长并不只是LGBT应该关注的,它关系到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切身利益。LGBT并不遥远,若有一天您的密友向您出柜,您可以坦然地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谢谢你愿意告诉我,我支持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流光涟影:被收录啦,欢迎大家投稿LGBT官方专题,我是编辑流光涟影,请添加个人微信liuguanglianying1,我拉大家入群!

      本文标题:LGBT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ne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