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58
入秋了,注重养生的朋友们都知道,滋阴润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喝银耳莲子粥,冰糖雪梨汤,成了厨房里的必修课。
但值得中老年朋友们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不要伤春悲秋,看见落叶就伤感,看见花谢就感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这样善伤感的人不仅易伤神,还可能会伤身。
如果能够有“风起声如铃,风落花如雪”的情怀,听风来,听风落,听风呼啸而过,驻足于风的世界,感受风的生命力,是不是单纯又美好?
既然四季轮回与人生走向都不可逆转,何不尽情享受其中。
叶落后归于泥土,是归宿,也是化作泥土蕴含万物的生机,不必为它伤感,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着。
人生亦如此。
我们不知道人生是否真的存在轮回,但我们知道人的离去有三个层次。
身体的离去。那是不可抗拒的离去,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或疾病,或老去,总会有一天真的彻底离开。这是第一个层次。
当亲人们为离去的人举行祭奠仪式,一一告别后,告别他们在这个世上曾与所有人有过的交集。这是离去的第二个层次。
而当最后一个惦记这个离去的人也离去的时候,先前离去的那个人在世上的所有痕迹全部都消逝了。没有人记得他们曾经来过,也没有人想念他们。这是离去的第三个层次。
如此说来,如果人的精神境界达到某种程度,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达到某种程度,那惦记这个人的人就会生生不息,一代接一代,他们就不会真正的离开,永远有人祭奠他们,瞻仰他们,怀念他们。
比如孔子,比如老子,比如梵高,比如华罗庚………他们的思想、修为、学说、贡献流传了千年,至今依然久久不衰。
当然,我们做为凡尘中的普通一员,无法像伟人那样做出丰功伟绩,很难达到离去的第三层次。
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延长他人对我们的惦记,或是生活的信念,或是立家的家风,或是某种理念对子孙后代的传承……
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像落叶那样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着?化作春泥更护花!
恍惚昨日还在抗拒被年轻的保安称呼阿姨,不知不觉中却关注起了中老年人的生活来。
耳边对于“奋斗”之类的话直接有了免疫,反而极其乐意听到“情怀”类似的字眼。
中老年的生活,大多奔向了情怀。
喝酒是为了情怀,做家务事是为了情怀,偶尔出去应酬是为了情怀,读书喝茶是为了情怀,就连广场舞,都自带情怀……
因此,对秋天的情怀更是层出不穷。
田间地头黄灿灿的玉米,从地窝子里刚刚掏出来凌乱在土地里晒太阳的土豆,满田野包裹一样匍匐着的卷心菜,果园里果树枝头沉甸甸的各种果子,……无不张扬着秋天的饱满色彩。
家里的秋天在细雨打芭蕉的情怀中,户外的秋天已是一片五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繁忙景象了。
不拘泥于一种生活方式,得有资本也需要有能力,更需要有情怀。
生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品味生活的安宁,也品味生命的动态。有立体感的人生,才丰满。
入秋了,好好养生!好好滋养我们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