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一辩稿分享

作者: 摇光po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15:00 被阅读0次

    马上就要比赛啦,这次初赛的辩题是“在当下,泛娱乐化是/不是一种弊病”。造化弄人,我们抽到了反方。不知道最近忙于准备期末考的我能不能上场,就先把赛前准备一辩稿分享一下吧。

    在当下,泛娱乐化不是一种弊病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问候在场各位。我方的观点是,在当下,泛娱乐化不是一种弊病,为什么呢?首先让我们厘清几个重要概念。“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 (如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抛去繁杂的主观化修饰词,这个定义的本质在说明,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是泛娱乐化的直接目的,并且客观上,它完美地做到了。其次,我们分析一个事物是否是一种弊病,就要看它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是否需要社会来对其进行根治和去除。基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我方将从其合理性,独创性,和优越性三个角度来论证  在当下,泛娱乐化不是一种弊病。如下首先,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人们的切实需求。(合理性)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提倡的优秀文化。 泛娱乐化源于当下人们不得已的需求。当央视发布《2015年白领八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我们惊觉,当工作时间不断地延长,996演化至007,我们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于过劳死,中国已经顶替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同时,“内卷”“躺平”久居社会热点不下,在全民焦虑的时代,人们迫切的需要用所剩无几的闲暇时光来释放疲惫。所以泛娱乐化真的是病吗?相反,它是绝大多数人主动选择的一贴良药,虽然会间接生成一小部分消极影响,我们也不该放弃治疗。

    加班

    2.泛娱乐化作为“去中心化”的代表,是拉近权威和大众的重要手段。(独创性)政治、科学、教育、宗教、学术等领域的娱乐化,都是对原有领域话语权威和游戏规则的一种质疑和破坏,这种破坏解构了原有领域存在的规则和深度,打破了原先各自独立的界限。我们知道哲学与科学其中的思想是不那么容易表达出来,但是在泛娱乐的包装之下,让其也成为了被大众所了解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大众文化中的娱乐趣味向不同领域迅速扩张的结果。竞技辩论的泛娱乐产物,奇葩说;法律考研的泛娱乐产物,罗翔;新闻联播的泛娱乐产物,新闻脱口秀。深奥的学术简洁化 ,通俗比,并借着泛娱乐化的媒介而走向了大众化。奇葩说表面上毫不严肃,却依然传播着价值和思想,罗翔老师看似是调侃,却把无味的法律知识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让人记忆犹新。换汤不换药,信息的本质没有改变。当文化乱象滋生时,我们不去指责内容本身,却把媒介与语言风格当成了弊病,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罗翔老师

    3.泛娱乐化以其灵活多变,受众面广的特点,更能发挥社会良性引导的功能。(优越性)在十六世纪以前的欧洲,枯燥无味,高高在上的政策和议规,是平民触不可及的领域,但随着政治漫画和讽刺漫画的推广和大卖,民众对于参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间接促进了欧洲议会制民主传统的产生;谭谈交通运用大众喜欢的娱乐访谈方式来告诫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张警官也运用和其他大热主播进行“pk”的方式来推广国家反诈APP。苏绣传承人谢怀古运用和动漫二次元的联动来使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华刺绣文化的美,b站上的“小卢”,通过红木雕刻技术和现代流行文化的结合,在挽救了红木雕刻产业的同时,也让传统木雕技艺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通过种种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推广政策,宣扬积极的正能量和让传统技艺重新焕发出生机等等方面,泛娱乐化手段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综上所述,我方坚定不移地认为,在当下泛娱乐化不是一种弊病。谢谢大家。

    红木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赛一辩稿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qz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