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集市, 利润,利息
“哎哟,干吗打我。”张道陵感觉到脑门又被打了下,“还说,一路上闷不作声,就低头走路,谁知道你是不是又魔障了。”“哦,我是在想事情。”“想什么事情,这么入神。”“我想在我们三个村子中间,建个房子,专门从事物品交换。哎哎。。别打,”手伸出去没打着的老爹,略有不甘的把手放下去“你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别急啊,你听我说完啊”“好,你说,我看你发什么抽抽。”“是这样的,你看阿,我们每次换东西,都要背着一堆东西,跑老远才能换一次。而且这些东西都不便保存,时间久了也就坏了。很不方便不是么?”“嗯,是这样,虽然已经习惯了,但还是感觉有点麻烦。”“那么如果在三个村子交集处建立个集市,不就方便多了吗。”“什么集市?”“这就是名词,你别管什么集市不集市,你只要知道集市干什么的就行了。噢,别问什么是名词。”“都什么根什么吗?”“是这样的,你是不是觉得用黄金去刘寡妇换东西很方便。”“对啊。”“那如果以张铁匠的兑换比例为固定比值,用黄金来代替粮食。让大家统一用黄金来交换,这样不是方便很多吗?”“方便是方便,可是别人会不会接受呢?”“这有什么不会接受的,黄金本身就是很漂亮和稀有金属,还不会因生锈而减少。而且当大多数人都使用,少数人也会跟着用的。”“可是那里有那么多的黄金呢?”“嘿嘿,这倒不是问题,张铁匠挖到的地方是一块富矿区,只是他不知道,除了他发现的金块外,那里的碎石可以用水淘方式,可以找到金砂的。”“那不发财了,以后不用种地,专门去淘金不就行了。省得种地,烦死了还要看天收。”“怎么可能,还发财。这才是刚开始,这里的人口这么少,黄金的稀缺度并不大,按一斤粮食一钱黄金的比值,你一年可以种植1000斤粮食,但你不一定能淘到10斤黄金。而且粮食是这里必须要物品,一旦大多数人都会挖黄金,粮食产量降低,那时候一钱黄金是换不到一斤粮食的。那怕粮食产量不降低,黄金数量多了,换到的粮食比例也会少的。只有这里的人口多了,粮食的产量上去了,才有可能,淘金会发财,现在淘金顶天也就维持个温饱。怎么扯到这上面了,我是说我准确建个集市行不行么?”“你是可以建个集市,可你靠什么维生呢?”“这很简单啊,我在每次交换时加上利润就行了。”“利润?”“就是抽成,我不能白干吧,总要生存啊。”“这个????可是如果抽成过高会让人骂娘的。而且如果不说清楚多少是让人不舒服的。这会让人感觉你啥都没干就能有收获。”张道陵心中想到:这个当然了,不然在中国历史上士农工商,商在最后一位呢。看来中国文化体系中对付出等于收获的规则线看的太明确了。商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付出的最少,收获的却太多。而且在相对稳定的社会体系中,商人的付出和社会作用相对是很不明显的。所以指责中国历史上不重商,实际上是一种很可笑的说法,在当时的环境和体制下,商的重要性根本就不显现,怎么让人去重商。而且在权利集中的体系中,商人的货币财权是与皇权冲突的。被打压是正常的。反过来在西方就是商人用财权打败了皇权。“所以抽成比例在一开始就说清楚啊,而且如果后面就算赚的多了也不能显示出来啊。”“那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黄金怎么办?”“很简单采集后,和他们换就是了。只要他们大多数都认可就行。后面自然就会流通开来。”“哦,这样倒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借贷给他们。”“什么是借贷?”“你不是说尽量不能欠人情吗?那如果碰到生活不济的时候怎么办。同一个村子里能接济的总是有限的,那么我可以借黄金给他啊,也就是钱了。”“钱?什么钱?”“黄金就是钱啊,哦,忘了,钱就是黄金在交换过程的名字。”“你脑子到底怎么琢磨的,这么乱。随便吧,钱就是钱吧,反正也差不多。”张道陵心想:差的多了。“在不济的时候能借钱给别人这到是好事。”“那有那么好的事,借钱同时是要有利息的。”“利息!就是你说的利润抽成了,这样不好吧,乡里乡亲的。而且这样就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了,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借给别人救济,回头却要加利息。这有点说不过去。”“可是如果别人借钱去赚钱呢,并且会发大财呢?”“那也是别人本事,和你借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人家如果感谢你回报你,那是另一回事了”“可是这难道不是欠我人情了吗?”“嗯!这到也是。按说算清楚以利息方式来明确人情是挺好的,可是总觉得有点不好。毕竟你能借给别人的时候,说明你有多余,这对你来说是没有用的。却把你没用的拿来挣别人困难时的钱,这个。。。。不好,虽好说却不好听,这种事不宜做”“可是如果有多余的钱,却不拿出救济别人好吗?而且利润抽成可以,为什么利息却不可以呢?”“你有多余的为什么不拿出来救济别人呢?利润是你要吃饭的必须要的收获,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利润是建立在你劳动基础上的,而利息却不是,完全是坐等收钱。这是不一样的。”“可是我也要承担风险的,万一借钱的还不上怎么办,并且如果借钱没有利息,谁不是都来借啊,如果这个借那个不借不得罪人吗?”“你不会要他们用物品来抵押啊。”“可是?如果有的人没有物品抵押呢?”“那说明,那个人更需要接济了,你有多余的为什么不拿出来接济别人。”
张道陵晕了,内心无数个羊驼在奔跑,为什么在原有的世界中,非常普遍和普通的事,在这里这么不被理解呢?咦,不对,在中国历史上,借钱加利息的事,并不是主流,除了赌场等一些专营的高利贷的,基本上熟人之间借钱不存在利息之说。而银行是属于专营机构,与熟人借钱是不同的。在这里,共同的群体观远强于原先世界受西化后的个体利益至上的思想认知。在这里,共同的血脉和祖先思想的深入,让他们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骨子里他们认为他们是一体的。加上自足的认知体系,和社会阶层没有形成,他们不觉得多余的财富有什么用。那怕在阶层建立后,在人情观念至重的思想体系中,借钱行为其实是使借入者背负极大的人情成本来制约的,而供出者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有钱而没借,则会受到群体的指责的。会背负道德的亏欠感的。而如果借钱了却不还情,就会失去群体的信任并要承受群体的道德批判。这也是原有世界中大衣哥朱之文与其内乡矛盾事件的原因,与其说是道德绑架,不如说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冲突后混乱的表现。而指责道德绑架的大多数是站在西方个体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在那个时代,至亲之间,当一方发达了,帮助其他的至亲改善生活依然有道德的义务的,比如亲兄妹之间。如果没有,会被指责为无义无情。但另一面是有的人利用这种文化体系的混乱性,为了满足个体的利益而无视原有的人情体系的规则,肆无忌惮的打着原有人情体系的旗号谋取己利。他们本身就不在意人情的回报,而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他们本身就是规则的破坏者,从而会引发社会的共愤。
利息的认同的合理性与否的本质事实上是二个认知体系的问题,很难说那个更合理或不合理,但麻烦在于有的人会在二个认知体系之间取利,如同蝙蝠,鸟类有好处时,它说它是鸟,兽类有利时,它说它是兽,而鸟类有义务时它又说它是兽,兽类有义务时,它又说它是鸟。
, μ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