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天地篇: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庄子》天地篇: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作者: 暮雨寒天阁 | 来源:发表于2022-10-24 10:10 被阅读0次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天地篇”:

1.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到,做事情要寻求可行,办事情要寻求成就;也就是尘劳的事情不要去做;这点当然是正确的,没有意义,没有收获的事情,去做它干嘛呢?还不如倒头睡大觉;孔子说得一点都没问题。

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做任何事儿,用的力气要少,取得功效要多,这才是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如今却竟然不是这样;也就是“子贡”在菜园碰到的这位老人,他的说法完全不是如此;实在是颠覆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持守大道的人,德行才能够圆满;德行圆满的人,身体才能够健康;经常做不道德的事情,提心吊胆的亏心事儿,不走正道,比如说喝酒抽烟赌博,在外面找小三儿;势必就会影响情绪,情绪又进而影响身体。

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身体健康的人,精神才能够健全;精神健全,才是圣人之道;这点容易理解,身体不好,心情就容易失落;精神和身体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

2.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máng)乎淳(chún)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生活在世界上,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而不考虑自己应该去哪里;不特意去寻求一个目标,无欲无求,凡事随缘;甚至明明自己穷得叮当响,还热衷于帮助他人,完全不求回报。

汒乎淳备哉:内心纯朴而圆满,也就是达到“道家”所宣扬的清静无为的境界。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功利机巧的事情,为了求名求财而绞尽脑汁,去努力奋斗,肯定是不会发生在这类人身上;活得这么累干什么?只要减少欲望,我当下就幸福了,何必等到满足什么条件之后,才幸福。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像这类人,不合乎自己心志的事情,绝对不会去追求;春秋时期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功成名就之后,干脆就退隐了;这官我不要做了。

非其心不为:不符合自己思想的事情,也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3.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áo)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tǎng)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纵然天下之人都称赞他,得到好的名声;他也全然不顾,过眼云烟,这一时的荣耀算得了什么?朋友圈得到很多赞算得了啥?神马都是浮云。

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纵然天下之人都非议他,使他名声丧失;他也会毫不动心,不予理睬;你们说你们的,我做我的;我对自己有自己的评价。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普天之下的诋毁与称赞,对他始终毫无影响。

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这就是德行圆满的人啊;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是个风吹草动的凡夫俗子罢了;当然这也是孔子自谦的话。

4.孔子曰:彼假修浑沌(dùn)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他是个修炼“道术”的人;“道家”是追求清静无为的;孔子是“儒家”,是入世的,是想为国家做事情的,说白了是想出来做官的;所以理念必然有所不同;这本没有对错之分,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识其一,不识其二:只知道“道术”,不知道其他事情;当然对于“道家”来说,本身也不愿意花那功夫,去了解其他事情。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只知道持守内心的纯一,完全不管外界变化。

很多道家人物都是隐士,住在深山老林里面,什么都不管;对于“道家”来说,当然没错,但是对于其他人而言,特别是有抱负的人来说,就未必正确了;“道家”能够让你修身养性,甚至活得长寿;但是求不来财,也求不来名,也对社会做不了贡献。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像他这样心智明澈,能够达到如此朴素的境界;清净无为,回归到本性,回归到“人之初”;能够体悟真性情,持守精神;了解自己是什么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然而对于“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而言,对于你子贡来说,怎么会不感到惊讶呢?

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何况对于“道术”的主张和修法,我和你又怎么能够识别呢?

“天地篇”崇尚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治;首先认为大道无所不在,天地运转源于自然;其次强调不要追求个人荣华富贵,不要拘泥于一己之私利;该篇由十几节杂记组成,来阐述其核心思想。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作者:哲学慢话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ac5232dcfd3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庄子》天地篇: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

  • 《庄子》天地篇: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

  • 2017-11-27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 明人明言

    《庄子.知北游》: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 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 子孙非汝有...

  • 《庄子》外篇卷11至乐诗解1至善非善至誉无誉至乐非乐无为自乐

    《庄子》外篇卷11至乐诗解1至善非善至誉无誉至乐非乐无为自乐 题文诗: 天下有无,至乐也哉?有无可以,活身者哉? ...

  • 二 惠施、公孙龙关于名、实之逻辑关系的研究

    《庄子-天下篇》“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 《荀子-非十二子篇》:“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

  • 《庄子》悟四

    《庄子》悟四 文/孙雪梅 庄子《天下》篇里面讲到:寂寞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

  • 用慧心慧眼取超越

    庄子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当我们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坚守什么,拒绝什么,舍...

  • 2022-09-27

    周日,冲动消费买了5本书,大部头的。今天先看,最薄的《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原文:“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

  • 健康的身体 干净的灵魂

    人活一世,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干净的灵魂似乎很难! 庄子说,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天地篇: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tg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