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象

作者: 纳纳77 | 来源:发表于2021-11-08 22:46 被阅读0次

      提到香港,立刻会想起自己在有点闷热的便利店里拿了饮料,准备付账的场景。然后是人来人往的尖沙咀街头,还有圣诞前夕装点的极有气氛的海港城。

    第一次去香港,是03年,非典时期。我当时是要去办些业务。那时港澳通行证不是随便想办就能办,需要单位介绍信的。然而我当时所在的国营单位并不会轻易的给我开。我其实是耍了个小花招才盖到章。而这主意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闺蜜。她不按常理出牌的迹象,那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至今,她也还是我的参谋。

      就这样,我顺利拿到通行证。跟着旅行团在非典这个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特殊时期,来到了香港。导游说我们罕见的碰上了不堵车的“好时候”。甚至连海洋公园的各大项目都不用排队,畅玩。这个团的成员,也是硬凑起来的,有马上要退休的县里干部,临退休前来享受一下“福利”。那时还没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一说,但老先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有合伙做生意的两个中年男子搭了伴参团的;还有一个很像黑社会老大的中年男子,带着太太,出手很阔绰。买了很多东西,导游很是欢喜。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被他的形象唬住了,尽量离他们远远的。后来不知怎的,居然跟她太太聊上了,才发现,这男人虽然看上去可怕,可是对太太却很关心。原来,他们是共过患难的。

    和我一个房间的是位老太太。现在想想,当时她也才五十多岁的样子。每天倍儿精神。五点多起床,酒店外先溜一圈。很健谈。回程前一天,一边理箱子,一边跟我介绍里面采买的礼物是给哪些亲朋好友的。

    玩了两天,终于有一天是自由活动日。我打算去银行开个户,结果银行那天却不开门。第二天就要去澳门了。我想了想,跟导游商量,出发那天我自己去码头集合。一大早,赶在银行开门前我就在门口候着,门一开,第一个冲进去。结果,因为在当地没有担保人被拒绝了。我这个急啊。因为有个同学在这家银行的内地分行,我来香港之前跟她咨询过需要哪些条件,没听说需要担保。于是赶紧跟柜员说明情况,柜员想了想,离开位置请示了一下上级,居然同意给我办理了。办好以后,我立马叫了的士到码头,大家等在那里,正排队准备上船。导游急的不行,因为团里如果少了一个人,他们是需要负责任的。

    无事一身轻。去澳门就是随便看看。比起赌场,肯定是点心店更吸引我。

    回来以后,发现大家对非典很重视。但是在江浙一带,因为疫情没有广州、北京那么严重,所以即便是在地铁里,大家也没有都戴口罩。反而是日本客户来公司出差时,刚进门就接到社长电话,要求他全程不许摘口罩,否则就别回去了。

    那是2003年的回忆,关于香港,也关于那个青葱岁月里的我。

相关文章

  • 香港印象

    香港(英语:Hong Kong),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在我儿时记忆里有一位远房亲戚在香港,经常听大人们...

  • 香港印象

    以上,2018.5.24。

  • 香港印象

    公司在香港的仓库从比较中心位置的九龙观塘,搬迁到了更偏远的新界天水围。为协助系统流程调整,上周去香港出差了3天。 ...

  • 香港印象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

  • 香港印象

    为期七天的行程第一站去了深圳,第二站就是香港。 记忆中的香港 似乎对于香港的印象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

  • 香港·印象

    香港是座欲望之都,白天广东道一带奢靡繁华,夜晚兰桂坊内灯红酒绿。靓仔靓妹垃圾桶旁潇洒吐烟,十字街口绿灯亮起匆忙人众...

  • 香港印象

    为了迎合节日的愉快氛围,在游记前先来个有趣的小段子。 上周末和某胖商量事情,我俩都选择恐惧症,讨论之下我说,你是一...

  • 香港印象

    第一次去香港,是2012年国庆带妈妈去香港澳门旅行,仅仅拍了些照片,没有记录文字,印象已经很模糊。 第二次...

  • 香港印象

    ...

  • 香港印象

    当我披荆斩棘穿越数万过境边检大军来到这个叫“香港”的地方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海上大小的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港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up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