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8.唐宋词解析:秦观《浣溪沙》

68.唐宋词解析:秦观《浣溪沙》

作者: 山中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07:26 被阅读0次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解析:

1.作者简介:字少游,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词集名《淮海词》。苏轼以为有屈(屈原)、宋(宋玉)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鲍照)、谢(谢灵运)之致, 陈师道称其为“今代词手”。

2.名句:

(1)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此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全词在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氛围中昭示了他如梦如幻的愁思。写景抒情皆灵动飘忽,是他小令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也是词体“细美幽约”和“要眇宜修”特征的典范体现。

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详细解读: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

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

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下片开始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不仅于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

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

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

《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席。”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谁谓不然?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

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

“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相关文章

  • 每日手抄经典之宋词073

    【微公益】【997】【每日经典】【20180116宋词073】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

  • 浣溪沙词牌故事

    浣溪沙简介: 《浣溪沙》是《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牌,共七百七十五次。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

  • 浣溪沙(秦观)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写了两个版本,风格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对诗词不熟,所以第一遍就是练练手。 秦观 北宋 漠漠轻...

  • 秦观:浣溪沙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

  • 唐宋词(秦观)

    秦少游的词是“词人之词”——柔婉、幽微;表里如一,都是词的本质。秦少游一经历挫折就消沉。(“曾夸少年豪隽雄,匹马平...

  • 惊艳宋词——秦观

    跟七夕有关的写的最好的也就是秦观的《鹊桥仙》了。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

  • 浣溪沙(宋、秦观)

    《中国诗歌集》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

  • 走近宋词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

  • 晏殊2首有名的《浣溪沙》

    《浣溪沙》一调,源出唐教坊曲。 在宋词中被大量使用。 因为它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构思快,易于抒发即兴式的思绪。 读...

  • 《浣溪沙》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晴转多云 今天练的是秦观的《浣溪沙》。 说到秦观,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鹊桥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8.唐宋词解析:秦观《浣溪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uu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