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词牌故事

作者: 诗者如斯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22:15 被阅读6次

浣溪沙简介:

《浣溪沙》是《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牌,共七百七十五次。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指洗涤、漂洗;“沙”,古通“纱”。因此,“浣”的对象只能是“纱”。敦煌出土的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集录的《花间集》所录毛文锡、阎选、毛熙震、李珣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

从《浣溪沙》便可看到由诗转变为词的痕迹,《浣溪沙》不像其它词调那样有各种各样的长短句,它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易于上口,三句一片,朗朗疏落。这是由诗转变成词的起初阶段。

浣溪沙的故事: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是因西施而得名。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在诸暨苎萝山麓若耶溪边的苎萝村。父亲砍柴卖柴,母亲浣纱织布。约公元前490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索美女西施、郑旦,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给吴王夫差为妃。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施尽百般妩媚,把夫差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公元前473年,越国终于灭掉吴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成为一介名士,勾践称霸后,功成名就的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三次隐居后辗转来到齐国,最后隐居于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陶”,相传就是肥城的陶山。这在一定程度上,灭掉吴国与西施的牺牲和奉献是分不开的。西施浣纱及与范蠡泛舟五湖的故事随着浣溪沙词牌的广泛使用而传送。

相关文章

  • 浣溪沙词牌故事

    浣溪沙简介: 《浣溪沙》是《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牌,共七百七十五次。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与词调稍异...

  • 词牌.浣溪沙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2.11-12.21(《浣溪沙》填词

    一、词牌《浣溪沙》填词规则 1、《浣溪沙》是所谓“双调(diào)词牌”,也就是分成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2、它的上...

  • 诗词|学习笔记|《浣溪沙》的写法

    1、《浣溪沙》词牌简介: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为平...

  • 【夏雪每日一词】(十一)          《浣溪沙》

    词牌名《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因为春秋时期,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浣溪沙》的别名很多...

  • 【词学笔记四】浣溪沙

    1、词牌简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浣溪沙》有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

  • 诗词|群英荟萃浣溪沙

    上周学习了词《浣溪沙》,见 学习笔记|《浣溪沙》的写法 知识点简要回顾: 词牌《浣溪沙》格式: 双调四十二字,前...

  • 词牌学习·浣溪沙

    浣溪沙,名称来源于西施浣纱的故事。最早用此调作词的是晚唐诗人韩偓(wò)。 双调四十二字,上阙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

  • 词牌介绍『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 词牌介绍『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浣溪沙词牌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re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