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写读后感,其实我更多的时候还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我只是摘录而已。也许是书读得太少,没有输入,所以也是输不出文字。之前很鄙视这样的打卡,参加之后才懂得它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我又遇上了一些同道者。特别是何蕊老师,从她的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化蛹成蝶,什么叫做破天荒的改变。多阅读多写作,向优秀的老师学习。
阅读人:蓝美琴
阅读时间:2023.01.21
阅读内容: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治疗
阅读进度:P42—89
今天阅读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用心灵档案”。学生的心灵档案有“全员型”和“部分型”两种。“全员型”的档案等于全班性的心灵体验,每个人都做一人一个档案袋备查。“部分型”则是教师想深入了解谁的情况,就做一个检测,留一份档案,其他人没有。
心灵档案能派上什么用场,怎样使用它呢?首先,班集体建设方面,确定班干部之前,可以查查心灵档案;如果班级不稳定,可以通过早期记忆确定基本群众;如果班级不团结,可以通过“心灵档案”了解小群体的发育态势,还可以了解学生特长、了解班分。
其次是学习方面,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上升或下降。“心灵档案”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原因,还可以了解学生智力类型,了解偏科生,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
第三,问题生诊疗。心灵档案在问题生诊疗的过程中作用很大,搞心灵档案的初衷就是为了诊疗问题生。后来才逐步发现心灵档案的其他作用。
要帮助问题生,前提是发现问题生。问题生发现和锁定之后,就需要诊疗,先看他属于哪个大类,再看他属于哪个小类,找到病灶,分清轻重缓急,选好突破口,再进行诊疗。注意在对问题生进行确诊和治疗时,光靠老师的日常观察和心灵档案还是不够的,起码还应该知道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职业、学生的成长史。这样全面了解才可以减少失误。
第四,家校协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加家校协作的针对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配合,可是在教师看来,有些家长并不配合,于是教师就愤怒、寒心、无奈。其实教师应该明白,家长本来就不一样的,和家长联系,应该用不同的说话方式;用同样的态度和语调和家长打交道,有时就会撞到家长的枪口上。怎样了解家长呢?心灵档案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线索。从学生的早期记忆和全家福中,我们常常可以明显的看出家长的素质和教育风格,搞清家长的底细,教师与他们打交道时就能掌握适当的分寸。
阅读人:蓝美琴
阅读时间:2023.01.22
阅读内容: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治疗
阅读进度:P92—99
阅读感悟:
“心灵档案”对个案研究效果还是挺好的,随着阅读的推进,我甚至觉得这件“武器”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早期记忆”拯救了一个班长,从问题生到班长,体现的是班主任的智慧与专业素养。早期记忆对于全面了解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看来是有效的,我有些心动,开学想试试看。
那个一直哭了五年的孩子,我真的走进他的内心了吗?也许做一次心灵检测,我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单靠眼睛看不到的、或者隐约有感觉而说不清的东西。掌握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为孩子的心灵解码,这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阅读人:蓝美琴
阅读时间:2023.01.23
阅读内容: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治疗
阅读进度:P99—114
阅读感悟:
今天阅读的是《不合时宜的笑声》《一个“做梦族”》《她为什么总爱忘事》三个案例。在读《不合时宜的笑声》这个案例时,脑子里浮现出了小Z各种场景的哭。最近一次大哭应该是在11月份研学时。记得在出发前,他是跟我保证过这次出去他不哭的,没想到还是哭了,而且哭得惊天动地,惊动了教官与本次研学负责人。他们给我打电话,说小Z的脖子被同学掐痛了,哭得非常厉害,把整栋酒店都给震动了。我一听也慌了,莫非真的出大事了吗?
来到大厅,小Z哭声已经小很多了,但他说脖子还痛,需要到医院去就诊。教官转过身,跟打人者小王讲解了在身体要害处动手打人的危险性,小王低着头,但听得很认真。我趁机叫了小Z一声,他迅速回过头来,一点也看不出有受伤的迹象。此时,我们也真相大白,小Z其实并未受伤。这次跟以往比,有明显的进步,没有还手打人。
但为什么他总爱哭呢?是单纯的心里没有安全感吗?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吗?这需要作深层次的了解与分析,也许我也需要借助“心灵档案”来帮助他。
通过这三个案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背后,极有可能藏着家长的问题行为,有时候,需要“吃药”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家长“康复”了,孩子才能真正转变。找到源头,才是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起点。
阅读人:蓝美琴
阅读时间:2023.01.24
阅读内容: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治疗
阅读进度:P115—144
阅读体会:
今天阅读了个体诊疗的案例中剩下的四个案例《他为什么爱动手打人》《我对一个超常生的认识过程》《一个有考试焦虑症的孩子》《这个女孩是不是同性恋》。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处理学生问题时的简单与主观臆断,想起了发生在二年级时的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愧对小陈同学,欠他一个道歉。小陈同学脑子机灵,但上课不太专心听讲,总是低头在书上、本子上画画,下课却很活跃,走廊上总是听到他喧闹的声音,是班里比较吵的男生之一。
一次大课间活动结束回教室,宇同学发现自己的铅笔盒不见了,我心里想着肯定是哪个调皮鬼给藏着玩的,等下应该会拿出来的,帮宇借了写字的铅笔,就把这件事晾在边上了。
没想到第二天,宇同学的妈妈用微信给我发来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昨天他家儿子的铅笔盒不知被哪个同学藏起来了,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铅笔盒,它陪伴儿子度过了两年时间,是有感情的。同学之间开玩笑也不能这样闹着玩的,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教育。这个铅笔盒是一定要找回来的。
读完这段文字,我心里顿时有了压力,原来想着一个铅笔盒也就十几块钱,没必要大费周章闹得鸡犬不宁,丢了再买一个就好了。可是妈妈不同意,我只得让全班同学翻书包、翻抽屉、翻篮筐,把教室每一个角落都能翻能找的全找遍了,可是就不见铅笔盒的影子。
我叫来宇同学问他,我说你认为铅笔盒会是谁藏起来了。他说他猜是陈同学,因为一年级时他把陈同学的铅笔盒也藏起来过,后来被他找出来了,这次可能就是他的报复。我一听,觉得分析得有理,陈同学这么调皮、贪玩,他就是干这类事情的人,我在心里就锁定了他。
同学们去上音乐课了,我为了让陈同学把铅笔盒拿出来,把他留在教室里,可他就说他没拿过,我只得让他去上音乐课了。我不死心,第二天大课间活动时,又把他留在教室里,希望他把铅笔盒拿出来,可他就是死活不肯承认。回家把这件事情跟妈妈说了,妈妈给我微信留了言,语气很委婉,大概意思就是说他们在家里也问了、教育了,可儿子说他没做过这件事情。上学路上,同村的瑶同学说她在大课间留下来检查卫生时,好像听曹同学说要把宇同学的铅笔盒扔掉。
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曹同学在我心目中是最听话的孩子,她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啊。在我的询问下,曹同学承认这件事情是她做的,她把铅笔盒丢到窗外去了。我让她下去把铅笔盒找回来,最后她在德育处找回了铅笔盒,并对宇同学道了歉。
如果说,没有瑶同学的一句提醒,没有陈妈执着的为儿子找证据,我可能就冤枉了陈同学了,那他还不恨我一辈子吗?那他还会听我的课吗?
就如文中《我对一个超常生的认识过程》这个案例一样,超常生亦或问题生,有时就是一念之差。如果某老师没有后续观察思考、跟踪研究,没有得到王晓春老师的指导,没有对他的宽容与特殊对待,没有采取早期记忆等诊疗手段,有可能就会埋没一个英才啊。但对这个案例,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这个孩子怎样了,他还好吗?对这一类孩子除了在帮助中等待,在等待中帮助,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阅读人:蓝美琴
阅读时间:2023.01.25
阅读内容: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治疗
阅读进度:P145—182
阅读收获:
今天阅读的是下篇的第二章——群体诊疗的案例。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想提高一个学生的成绩,光抓听讲、作业、补课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想办法提升他的知识背景,也就是说,要打开他的视界,在脑子里装一些高层次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参加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高层次的人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
因为思维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的学生,知识背景比较宽广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能够领先。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差,我们往往把它归因为上课不专心、不认真,学习不用功,这当然也是众多原因之一,可是我们发现,班级里一部分学生即使很用功,成绩也上不来,提高成绩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其实真的很吃力。我也曾经天真的认为,一般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只要学习用功,一段时间后成绩肯定能够好起来。可事实上对于学习后进生来说,提高成绩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S是三年级插班到我班的,当时语文最多只能考十多分。三年级上册,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帮他补课。他在一个家教老师家做作业,家教老师就在马路边,每天放学回家路过时,我都会上去看他,给他辅导作业。位置给他安排在第一排,同桌是一位学习认真,乐于助人的同学。这样,不仅上课老师可以关照到他,作业也可以由结对的小老师及时给予答疑解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会写的字还是不多,语文考试成绩一般在二十至三十之间。数学要好一些,一般在五十分上下。其它功课成绩与语文差不多。他的阅读几乎为零,时间都被作业榨干了。
我彷徨、无助、焦虑,我想S及家人更甚,所以我与S妈妈联系更紧密了,孩子在校情况她都能够了解得比较清楚。可S为什么记不住字,我决定去家访。第四次家访时,他妈妈告诉我,S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到初中才会写字。这不是遗传吗?万一到六年级S还写不了字,怎么办?那一段时间,我们都很焦虑。S很用功,下课都是争分夺秒在订正作业。他的认真学习的态度,他的执着坚持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语文成绩总在三十分左右徘徊。我担心他要失去学习的信心,我担心妈妈会放弃。
这时我发现这一年多他虽然会写的字还是很少,但是会读的字慢慢变多了,于是鼓励他多阅读。妈妈很有耐心,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渐渐的,S爱上了阅读,阅读字数从全班倒数第一慢慢往上赶。
时间推移到六年级上学期,这是他转学的第七个学期,开学时,我突然发现,他会写的字多了起来。古诗默写,虽然还有错,但有时一首诗只错三四个或者四五个字了;看拼音写词语从刚开始的只得一分甚至零分,现在五分几乎他能拿三四分了。我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奇迹,让S突然会写了很多字,马上给他妈妈留了言。妈妈回复我说,蓝老师,哪里有什么突然与奇迹,这些字,他在家里反复写,反复练,至少都做过十几遍了。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开心,同时也很感动,对他能考及格充满了期待。
如果没有记错,六年级上册语文测试他在放假前一次考到了61.5分。那一刻,温暖与激动溢满我的身心。因为我曾经在家长会上预言,S考及格是时间问题,他的成绩一定能够上来的。他真的成功了。
这个寒假,他又给了我惊喜。四本必读书目闯关全班第一个完成任务,从阅读几乎为零,翻到全班第一个完成阅读任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今天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几个案例,我对S更有信心了。因为他的阅读能力在增强,生活面广,画画与实践作业都完成得不错。
对于S这一类学生,我们应该多一份包容与爱,多一些帮助与鼓励,多一些行动研究,找到突破点。期待开学见面,期待解开关于他的更多的心灵与认知密码。S的故事,还在继续……
阅读人:蓝美琴
阅读时间:2023.01.26
阅读内容: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治疗
阅读进度:P183—220(整本书读完)
阅读收获:
今天阅读的下篇第三章——“教师自我诊疗的案例”。王老师说,每个教师都应该调查一下自己的“心理装置”,每个人的心理装置都不同,遇事时,该装置会自然启动,沿着习惯的方向运行,于是人就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动作起来。就是说,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独特的“参谋部”和“执行机构”,不管当事者是否意识到了,他们都会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掌控人的言行。我们诺想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单纯在工作领域做文章,往往使治标不治本。我们平时常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可是态度又是什么决定的呢,态度是有每个人的特殊心理装置决定的。
阿德勒《在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书中指出:到四五岁的时候,个体已经统一了自己的心灵,并且已经形成心灵与肉体间的关系,在此期间,他从周围环境中继承到各种品质,接受到各种观念,并将它们进行调节以适应自己对于优越感的追求,他赋予生命以意义。他所追求的目标,他的行事风格,他的情感特点,这一切都已成定局。这些在日后也可已改变,但它必须首先消除童年期形成的所有错误观点才行。
我的早期记忆是怎样的呢?
1.五岁时,爹爹背着喷雾器给门前的梨树治虫。姐姐背着妹妹在梨树下的路边观看,姐姐一点一点往后退,背着妹妹一起滚下邻居家屋后很深的沟里,妹妹没有哭,大人们跑下去,姐姐背着妹妹从沟里走出来。
2.五六岁时,在水塘边,我听到青蛙悲惨的叫声,感觉青蛙被蛇咬住了,于是拿着一根竹子一路拍打过去。
第一条早期记忆,我印象最深的是看着姐姐一点一点往后退,看着她们滚下去,说明我是一个很关心别人,很讲亲情,很为别人着想的人。这样一分析,这使我想起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听到楼下传来姐夫与外甥女吵架的声音。我翻身下床跑下楼,看到姐夫很激动,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心想,他不是高血压心脏不好吗?万一出点事情怎么办?而外甥女呢,也毫不相让,两个人吵得越来越凶。我看这架势,我是拦不住他们了。我就站在姐夫的身边,心想万一出点什么事,我好扶住他,他走到门口,我就跟到门口。原来,我骨子里就是这样一个人。
第二条,跟第一条有相似之处,听到青蛙悲惨的叫声,想去解救它,说明我很仗义,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拿着竹子一路拍打过去,说明我是一个急性子,风风火火的。
王老师说,教育的处方,常常需要同时开三张,一张是应对学生的,一张是应对家长的,一张是给教师自己的,这才是综合治疗。师生共长,教学相长是教育的美好状态。所以解读自己、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要改变自己,在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成长。
总结这几天的学习、生活情况,阅读打卡坚持到第10天,但跟群里的老师对比,读后感质量太差,没有自己的思想,有待进一步努力。听讲座后没有及时梳理,效率太低。精神状态有待调整,早上起得太迟,生活没有规律。明天开始,早上闹钟调到6:40,允许7:00起床,不能睡懒觉。明天开始整理之前欠下的“银芽联盟”工作总结,阅读与打卡要坚持。
这个寒假才读完一本书,目标是读完三本,让阅读与写作成为工作与生活常态。把务实、努力带在身上,成就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