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阜阳十中,聆听合肥38中刘军老师做的《安徽中考备考策略与能力突破》的报告。
感觉很受用,现结合自己的一点理解,做点总结。
一、咬紧课标
在考纲取消之后,中考的范围好像无限扩大了,怎么复习,怎么应考?
根据刘军老师的分析,19年的考纲,很多是课程标准的整合及其具体化。
如写字、识字,阅读与写作,囗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按照课标要求,落实训练就行。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或中考复习时,首先要知道课标要求,其次要慎重考虑课标的建议,力争落实抓住。
二、夯实课本
课本,上课之本。统编教材是课标精神的具体化。我们平时上课,当然很难丢开课本。但中考复习时,常常被复习资料裹挟,忽视课本。因此,常常费时费力,却效果不好。刘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教材的价值认识更深。
1.古诗文读写材料的直接来源
无论是前面的10分默写,还是后面的15分文言文阅读,还是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都是课本的直接或体现。
这25分的应对,当然离不开课本,尤其是七八年级的课本。
2.课本上的“读读写写”,既是基本的词汇,又是我们写字的最好的模板。如何写规范,我们必须以此为方向,认真训练书写。
3.阅读的考点都源于课本
阅读,无论什么文体的阅读,材料源于课外时文,但考点均在课内,甚至多数考题的类型都是课本上“思考与探究”的演化。
4.课外考阅读,课本有方向
名著范围很广,但课本推荐的必读名著有范围,尤其是以七八年级推荐的必读名著为重点。
5.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
教材中有不少经典的,学生可以模仿的范文。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背影》等,最优秀的中考作文范文也难望其项背。
这样的作文,可以在考前让学生选择一篇,反复模仿,用其法,写己文。
三、抓住学生
老师的教,风格不一,但本质上差别不大。
有效的教学,必然以学生的学为前提。
怎样让学生学呢?
1.目标清晰一一小而精
目标明,行为才有方向。易操作,学生才能真学习。
比如早读课,盲目地读,很难有效果,与学生商量一个早读计划表,每天读啥,什么要求都告诉学生,他们觉得能学,自然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2.功在平时,贵在坚持
语文功在平时,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平时的课堂、平时的作业及平时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做些活动(演讲、古诗文背写、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时文荐读等),日积月累,自然功夫见长。
总之,课标是方向,课本是抓手,学生是基础。咬紧课标不放松,夯实课本抓学生,教学与应试都会前途一片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