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的大咖老师是马小峰老师,在世界500强汽车公司从事战略性工作。今天的话题是“治疗懒癌“”,马老师用独特的烧脑思维为时间管理支招。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一个逻辑,明白了这个逻辑,思维就变得不同,行为自然就会改变。”
马老师推演了3个问题:
01.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天一天构成的,怎样利用时间,就是怎样度过我们的一生。
先看看物理学上的时间:
我们是生活在思维空间的世界中,除了三维空间以外,时间就是第四个维度。物理学上说,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每一分钟我们都在穿越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共同组成了一个恒定的能量,调整期中一个就会影响另一个,但它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比如,车停在车库,就是在穿越时间。第二天车动了,就分了一部分力给运动,穿越时间的力就小了,所以时间就慢了。 运动越快,时间越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这就是相对论的核心。 当然,人类在地球上移动的速度对时间的影响太小太小,根本感觉不出来。这里的时间,指的是物理学上的时间。
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时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1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1周为1月;地球自转1周为1天。
古埃及人把一天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为1小时;古巴比伦人把1小时分为60等分,每一等分为1分钟。
可见,年月日都是天体运动来的。时分秒是通过年月日确定的。
因为古人发现世间永恒不变的是天体的运动,所以用这些天体的运动的间歇来表示我们后来命名的这个“时间”,所以,时间的本质是运动。
02. 时间与人类的关系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长、老、死的阶段。活着,是一切的最底层。而活着的本质,就是新陈代谢。
每个人生命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时间和新陈代谢并没有关系。时间和生命,就像两棵独立的树,一个长在这,一个长在那。彼此可以永不往来,也能各自过好。
但是一岁的人,时间是地球绕了太阳一圈,一岁的人有一岁的模样。同样,10岁的人,活着的时间是地球绕了太阳10圈,而10岁有10岁的模样。这个外在模样其实就是内在代谢的外在呈现。
正常的人,同龄幼儿的内在代谢是相似的。内在的代谢不容易观察到,但外在的模样就容易看到。所以人类就用外在的模样定义了不同的代谢周期。 比如,黄花落叶就是秋天,天寒地冻就是冬天。
由于外在模样和年龄,也就是时间,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人类为了方便,就用时间来描述人体的情况。比如,我说我30岁了,你就知道我年富力强。我说我70岁了,你就知道上车要该给我让座了。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时间来描述,可以说我的身高、体重、心率、握力大小等等,但是这个太麻烦,不好归类。也就是说,虽然天梯运动和我们无关,但是我们还是采用时间来描述一切事物,因为这样表达起来更简洁更高效。
所以说,时间只不过是个中介词汇。人类用运动划定时间,用时间描述生命,仅此而已。这是时间和人类的关系,有关系,也没关系。
再回到物理学的时间去理解,时间的本质是运动。比如,我们站着不懂,有车飞驰而过,速度很快;但当我们也跑起来,就感觉车没有那么快了。 时间是天体的运动,谁也不能控制天体的运动,而且时间本来和我们无关。
另一方面,我们只要健康运动,合理饮食,我们就能跨越漫长的时间,活很大岁数。不管我们干什么,时间兀自流淌,与我们无关。时间对于我们,就好像是画布。从我们出生那一刻铺开,就自顾自地延伸。我们不能左右画布的铺开,也不能让它褶皱,让它弯曲,完全不受我们的控制。
但是,我们能控制“如何在这个画布上作画,如何使用我的画笔”。是要画出惊世名画,还是凄惨烂画,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画笔。
这个画笔,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比如,10--12点在看电影,注意力在电影上,画笔就是电影;13---14点写文章,注意力在写文章上,画笔就是文章。
由此,“怎么控制时间” ,就转化为 “怎样使用注意力 ” 。 当我们把一天的注意力安排好,一天的时间就安排好。外人看来,就是我会管理时间。
时间虽然无法控制,但是当我们把控制时间转变为控制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这个注意力是可以被我们控制的。
03. 我和我的关系
当我管理我的注意力,我的确比别人提升了一层,但是离着质变,还差一点。有句话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几乎是绝大部分人的痛点。说的就是执行力的问题。
提升执行力,根据成因和解决之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己就可以解决的,比如今天是看电影还是看书,这是自律的问题; 另一类是自己解决不了,需要调集别人的资源来帮助我们解决,这就不仅有自律的问题,还有解决难题的能力问题。
我们重点解决第一类问题。比如,我们看书,看着看着突然想看电影。于是控制不了注意力放在看书上,可能就跑去看电影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先要说到我们的大脑了。 人类的做决策的大脑是分3层的:
最底层被称为鳄鱼脑,也叫爬行脑。这是原始大脑,动物也有。原始脑专门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做出本能反应,要么“逃跑”,要么“战斗”,要么“装死”。
第2层是情绪脑,在爬行脑上面,负责我们的喜怒哀乐。
第3层是理智脑,在情绪脑上面,负责理智的思考。
你想看电影,这是情绪脑在起作用。 你对自己说“不行,应该看书”,这是理智脑在起作用。
最后看书败给了看电影,情绪脑战胜了理智脑。因为看电影给你带来轻松快乐的情绪,而看书则是不快乐的情绪。快乐的情绪获胜,这根本上就是对生命的奖励,假如不是这样的话,大脑不能偏好快乐,那么人类可能就不愿意繁衍了。
但是同时人类在世界上生存就离不开竞争,人类跟自然界竞争,人跟人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高级,要想获得胜利,就要不断提升竞争力。 这样来说,人类就会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这对大脑来说,是痛苦的。这个决定也不是情绪脑欢迎的,是由理智脑决策的。
那么这个问题,转化为如何用理智脑战胜情绪脑的问题。 联接最开始的讨论,我们要最好地利用我们的注意力,本质就是要让我们的理智脑战胜情绪脑。
最顶级的人是情绪脑和理智脑收放自如。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跳出来!
你在看书,突然想看电影。你可以停顿一下,告诉自己:“嗯,这是我的情绪脑骚动起来了。”
停顿一下,就是跳出来。跳出原来的思维局限。
爬行脑、情绪脑、理智脑,就像是人类的3个孩子,每一个都叽叽喳喳地吵着和你说话,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跳出来,就像在高空,从更高的层面俯瞰下面,你会综合判断,实现平衡,不会被那3个孩子所控制。你会想到:情绪脑的这个享受,会让我的注意力荒废,会让我的生花妙笔荒废。这样你会知道,该选择看书,让情绪脑安静一下。
我们一直受情绪的控制,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跳出来俯瞰这3个大脑。情绪一骚动,我们就直接听从情绪脑行事去了。即便有挣扎,也不过是给自己一个虚伪的交代。
那现在,我们有了注意力,有了跳出来俯瞰3个大脑的思维,就不会对自己的注意力毫无把控力了。
综上所述,管理时间的方法,就是不要想着去管理时间,控制时间。我们要管理我们的画笔,即注意力。我们要通过“跳出来俯瞰3个大脑”,来综合判断,从而管理注意力。
从一定程度上说,努力和荒废没有差别。 平庸的努力不会产生数量级的差异,只有极致的努力才有差别。 网飞的CEO哈廷斯说过:“我们要进取,要进取到让自己毛骨悚然的地步”。
懂得了时间管理本质,再加上无限的努力,相信每一位朋友都可以超越自己,更加接近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