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例研讨】《草》与《卜算子·咏梅》

【课例研讨】《草》与《卜算子·咏梅》

作者: 刘嘉琪 | 来源:发表于2021-09-07 15:18 被阅读0次

结合《草》和《卜算子·咏梅》,浅谈低年级和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草》是二年级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属于高年级的教学内容。

低年级教学内容与高年级教学内容,其实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以这两篇文章为例。

一、侧重点不同

在《草》这首古诗当中,于老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这首古诗被拆分成无数个小字词,学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古诗的内容。

解释“原”、“离离”、“岁”的含义,先让学生读准字音,接着对这个字进行猜意释义,学生说对字义后,进行说话练习。这是一个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本篇课文。于老师更加注重积累的运用。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依旧是以听说读写为基础,但是更加侧重于情感体验。在学生借助注释之后,了解古诗文作者的写作背景时代后,让学生去体验两篇古诗词的不同情感。陆游的《咏梅》更加侧重于孤芳自赏的基调,揭示孤独和悲观的人生态度;毛泽东的《咏梅》侧重积极昂扬的的精神态度,展现中国人像梅花一样的品质。更加注重感悟的运用。

二、教学模式不同

《草》这首古诗讲解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入手,让学生实际感受草的生长过程,接着让学生动手去画去展示“春风吹又生”这一场景模式,这一设计,其实是联系生活实际,若没有生活实际作为依托,孩子不会明白“春风吹又生”风的风向以及把草的摇摆作为这句诗的实景演练。从古诗迁移到生活,生活经验又传送给课堂,这一迁移的运用,把课堂贴近了生活,展现课堂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采用“默读朗读”、“关键词”、“注释”等方法去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两首词中,不同的词所表达的基调让学生用成语来表示,学生即口就来。相对而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合学生并且又高于学生,适合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水平。

综上,古诗词教学,结合不同年级孩子的阶段特征,心理特点去实际教学,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专业的艺术水准。

相关文章

  • 712《卜算子·咏梅》课例研讨

    《卜算子·咏梅》课例研讨 话题:于永正老师在《卜算子·咏梅》一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借助时代背景理解文本? ...

  • 【课例研讨】《草》与《卜算子·咏梅》

    结合《草》和《卜算子·咏梅》,浅谈低年级和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草》是二年级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低年级的古诗...

  • 对比感悟,启发思考

    于老师《卜算子·咏梅》课例思考(一) 文字:丹老师 于老师在这一节课中,将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和陆游写...

  • 心中有标方自如

    《卜算子-咏梅》课例思考 文字:丹老师 一.对比感悟,启发思考 于老师在这一节课中,将毛泽东写的...

  • 小语课例研讨:浅析古诗词教学策略(9.8)

    结合于永正老师的《草》和《卜算子咏梅》两个课例,浅析低年级和高年级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不同学段的古诗词该如何教? ...

  • 每日一诗50——卜算子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咏梅诗中的绝唱! 卜算子·咏梅 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

  • 风骨铮铮梅花魂

    2018.12.28“彩虹花晨读”收尾课程,我们有幸共赏伟人的大笔之作《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

  • 20201114【他山之石】《狐假虎威》课例研讨(李丹 王

    《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李丹 王瑜) 这次我们研讨的是于老师《狐假虎威》这个课例,我们大家对这课例并不陌生,今天...

  • 彦子八毛书法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

  • 课例研讨

    (文 刘俊芳) 今天晚上我们英语组进行了一次课例研讨,主要是观看闫付庆老师的课堂实录,并探讨优化措施。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例研讨】《草》与《卜算子·咏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cp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