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情绪状态下,不要再给自己任何压力,不负面评价自己和自己的状态,放松、甚至稍稍放纵自己,不想做的就不做了,安静待着舒坦就安静待着,实在不行借狗血剧或音乐痛痛快快哭一顿⋯⋯
如果没有更好办法,那就安心等着,境由心生,心随境转,你会发现情绪和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在某个点上凝滞。茫然无措时,停下来等,总有糟糕到底的某个触发点,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人类也不例外。自我觉知里,生命本身也不愿陷入糟糕状态太久,它会自动生发希望和力量。但要靠自己努力体会觉察,才能抓住时机拯救自己。
亲人也好朋友也好,现实中无论多亲密的关系,在我们遭遇精神痛苦时,能帮到我们的实在有限,这个时候你无可依赖,能帮你的,是自己内心生长的力量,能拯救你的,是自己心志的坚强,这是唯一,无可替代。
这种生命中蛰伏的能量,大概就隐藏在精神分析主义所说的“生本能”,人本主义所说的“潜能”里。
从我们出生起,我们所接触世界的所有,人、事、物,会百分百按自己希望的样子、想要的样子丝毫不差地呈现吗?怎么可能!当信念中理想的,和实际呈现的,存在那么老大差距时,抱怨会让现实有所改变吗?怎么可能!抱怨指责的指向目标都很无辜有木有,他们是自己本来的样子,愿不愿意为迎合你喜好改变,不由你意愿和意志决定,所以抱怨很暴力很没道理。
怎么办?只能修改自己信念,来同步现实节奏。生命是一个主动适应过程,改变需要力气,并且要顺势而为量力而行,所有逆规律逆现实的挣扎,徒劳无益不说,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损伤。审视反省,恰好地改变自己适应世界,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负责。

忘谁说的,坏命运不外乎有三种力量决定,一种是不可抗拒的外力,比如大的自然灾害。一种是命中注定逃不开的大恶人,比如《基督山伯爵》里最初陷害男主的那个坏蛋。最后一种,就是各种机缘巧合,配合你自己的性格,合该你各种跌倒。
大部分普通人一生,前两种情况都很罕见,大部分坏的命运,是最后一种情况,就像电影《万箭穿心》里的颜丙燕。
性格要改变,太难了,除非你有足够定力、耐力。
还能怎么办?王国维说,人类所有知识、实践都与欲望有关,因为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而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有个好东西,能让我们超脱于利害关系,忘记物我区别,这种东西不是实物,是艺术。
天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现实生活用艺术重新呈现,使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在欣赏的时候因物与己没有关系,而超脱于利害之外,体会到愉悦而非痛苦,这种体验特别悲剧作品尤甚,这也是悲剧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之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是因为艺术容易使感受者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人所有痛苦来源于欲望的不满足,所以人类知识的起初,都是为了解决欲望不满引发的痛苦,怎么样解决?首先要弄明白物和我的关系,而要弄明白物和我的关系,又要弄明白物与物的关系,这个浩瀚繁琐的过程中,各种科学诞生了。王国维说“故科学上之成功,虽若层楼杰观,高严巨丽,然其基址则筑乎生活之欲之上”,是“生活之欲之结果”。
“生活之欲”,不就是马斯洛的分层需要嘛,老师有节课说过,很多心理问题,最后都能从基本需要未满足上找到根源,看来是真的。

谐星李诞有句话挺经典:人间不值得。我想他的意思,是说人间虽然不是你想的样儿,你想要的样儿,但它本来就这样儿,你要为这活得各种纠结各种拧巴,太不值得。
对于个体生命来说,什么叫有用?什么叫值得?我的理解,凡是能让你愉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样的东西,你的努力就是值得的,这是生命意义所在。
当然,让你愉悦的东西、你获得它的手段,得有边界,得合乎道德合乎法律,并且是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利己不能损人。奋力让自己愉悦的过程中,捎带着让别人也愉悦了,这叫“有大用”和“很值得”,也叫利人利己,这是生命大意义。
比如那些享受到自我实现这一个体最高层级需要之愉悦的人。马斯洛总结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特点:良好的现实性知觉、乐于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等。
从糟糕情绪到自我实现,我先倒回去捋捋是怎么跳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