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奇葩说》,黄执中拿了最佳辩手,把代表“最差”的黑猩猩给了董婧。这事儿引起很多观众关于“黑幕”与“公平”的讨论。
有不少“率真”的网友直接在黄执中的微博下进行言辞激烈的批评与谩骂,逼得他一连发了几条微博澄清、解释。
作为语言的能力者,强势如他,言辞之间也不无委屈与无奈。
毕竟他是一个连因为通宵熬夜困得不行遂拒绝了网友的合照请求,转天都要专门发条微博说声“实在不好意思”的人。
2、
这事给我的触动不小。
前段时间,我负责回复对公司产品的用户评论,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一两个全然陌生的人在网络的另一端劈头盖脸扔过来的“垃圾”。着实臭气熏人。
我对“言语垃圾”的定义是:
从头到尾只宣泄负面情绪、不实、粗鄙、毫无价值的言语。
当然,我们产品本身可能是存在问题,我们也未必不喜欢指责,因为一切指责背后都暗示着可以提升的空间。我也承认消费者和用户有表达的权力和自由,这点毋庸置疑。
但我又不得不思考:那些制造言语垃圾的人是否值得尊重?我们是否该对他们施以友好的态度,就像我们对待那些友好、正直、聪明的客户一样?我们的谦虚与退让会不会成为那些“言语垃圾制造机”的燃料呢?正如孔夫子所问: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而黄执中的回应则很好地示范了“以直报怨”:认真对待质疑,阐明信息不对称的地方,不求被理解,只求无愧于心。
3、
互联网是网怼们的摇篮。别说小透明们随意“扔垃圾”的成本极低,也有不少人达人也以“怼”来彰显自己的率性。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未必能做到友好,但一定要理性、礼貌地相待。不为输赢,不求理解,只求尽快结束对话。毕竟在一个垃圾场待得太久,自己会跟着发臭。
4、
但,话说会来,每个人难免会有不理性的愤懑时刻。
再温柔似水的人,也可能某个时刻被一腔怒火点燃,哪管得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充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对的,就有权对另一方扔“言语垃圾”吗?)
我们并无法通过一个人的言语模式,来为一个人的人性盖棺定论。
最后,用邱晨的一段话做注解再合适不过:
警惕“不符合我的三观”就是“三观不正”,“没实现我的利益”就是“没有正义”,“不说我想听的话”就是“没有交代”,“不向我痛哭下跪”就是“没有歉意”——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暴君,他善良但同时残忍,他正义但同时偏激,训化这个暴君,我们还算正直的人;释放这个暴君,我们就跟禽兽无异。
此文谨以自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