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是一种本能,在情绪的推动下的一种自我表达,很多说话流利的人,表达通道很通畅,善于让情绪自由的流动出来,但是这种表达单纯的成为情绪的发泄,是启动生理、心理的反映机制。在乎并达成的只是自己的良好体验。而高效的表达是萃取过的情绪,是将丰富杂乱的感知建立结构化的思考,然后进行程序化的输出,让彼此误解的机率降低,迅速的建立多方共识,这个过程就是演讲,动力来自于情绪但是都超越了情绪,成为有价值的一种对外呈现。
实际上大多数的讲话只要变成演讲,就能够超过90%以上的表达者。那么什么是演讲呢,或者说如何把一个讲话变成演讲呢?
观点
我们看到很多人表达中有浓烈的情绪,有澎湃的感受,但是在词语的呈现中,却感觉很模糊,甚至淡化了他所拥有的,很有价值的真实的经历,你感觉情感世界不能和他联通,也无法启发你的理性思考,他越激动,表达效果越差,你只能感受到对方内容,用四个词概括为太乱,太散,太跳,太虚。
原因是什么呢?演讲不是自然的表达,不是野蛮的发泄,是要经过打磨加工而生成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有目标可衡量结果的沟通,所以核心价值就是你的观点,能不能形成明确的观点,是重要的演讲价值判定标准。故事很多,情绪很多,声音很多,但是只有产生了观点才能够把无序的材料不断的积累迭代成有价值的可传播的结果。
观点是一篇演讲的“神”,在演讲稿中任何一个词语都应该倒影出这个伟大的存在,或者建立了各种方式的捆绑,有的比较隐蔽,只有听完全部的演讲才能够恍然大悟演讲者的布局谋篇,有的开始就紧密追随,最后达到聚焦和提升。所以演讲一定要设计,而设计就要围绕核心,那么如何解决核心论点不明确的问题呢?
太散、太乱:太散是没有结构,不善于整理,实际上就是丢三落四的表达方式,有这样表达习惯的人,其所有的经历都不能成为一个体系,都是一场随机事件,而且和过往的知识体系建立不了链接。太乱是没有链接,如同没有历史的国家是鲁莽的,没有知识储备的演讲者是盲目的,建立不了分类,构成不了联系,导致的是过度的自由,散漫。如何治理散乱,就是和已有的材料链接,和分类加工过的结构化的经历链接。词语、素材要和书一样放在可以检索到的书架上,一旦有类似的表达需要就会马上找到这本书,把观点连入一个体系化,用体系延展更有序的思考,继而形成一个新观点,统领整个演讲的内容安排。
所以如果感觉到他人的演讲,内容很多,跳跃很多,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们如何帮助他建立明确的观点呢?问三个问题。1、如果让你再补充一下,你最想补充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补充这个内容,他对你有什么样的不同意义?3、在文字中,哪些你说过的内容和这个意义有关?
很多人的表达的确有丰富的联想,但是发散是一种能力,收敛是更高级的能力,能谋更要善断,去除无效、低价值的信息,是提高思考能力的必然前提。
太跳、太虚:观点在无规律的罗列,但是没有生动的支撑,让你越听越麻木,越听越疏远。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思维水平停留在表浅的层次中,又相对的孤立,造成的是思维干瘪,任何的一点感触都被捆绑到一些机械的道理上,而对这些道理又一知半解,没有能力还原到具体的事物中去,缺乏一颗鲜活的心,去把思考和生活结合起来。这种心理状态下,生活都是断断续续的画面,表达就很跳跃,只能展现一个个平面图,空洞乏味。
如何点评这样的作品呢?要求做3点改进:1、提供一个具体的事例,要有人物、地点、情节、结果,并和反复强调的道理建立一致性。2、将道理展开,提出分论点。3、提出在什么情况下,你的论点不成立呢?
当你完成这三方面,也就是实例,底层逻辑和理论边界搭建的时候,论点马上就实在起来,并且生动起来了。有事实支撑,有自己细致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表浅的应用,有了批判性的逻辑推演,思维的质量就会很高。
完成了观点的优化,就开始点评结构。
演讲的结构
结构是体系科学,是整体视野,实际上更是一种认知规律。有结构才有共识,内容要装到结构中去。我们有很多结构,PRS、赶过猪还有焦点呈现法,非常的多,但实际上只有一种目的:观点输出。要知道如何输出,就要懂得一个人是如何接受观点的,从一定是客观事实到主观的感受,越向后半部走,越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好的演讲从谁都看得到的现实中,抓取到对方独特的关注,实现价值链接。
只好的结构让我们迅速呈现出事实层面、感受层面、利益层面,但是让对方有带入感才是触及到了情绪的层面,并最后通过主客观不同的层面来共建对未来预期。
在演讲的结构中,总分总是最普遍的结构,你可以理解成为思维的两种阶段,先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第一个收敛是理解,第二个是升华并建立预期。所以这个结构就是人们认识、学习事物的一种基本,也是唯一的范式,我们当然必须要遵从。
既然是一种普遍的范式,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演讲结构,一定是要有前期的收敛(形成论点)——中后期的发散(组合材料,设计呈现方式)——最后的升华(发动思考和链接),而一个厉害的演讲者,可以在面对矛盾、两难的时候,会自由的进行组合,不再拘泥于总分总的顺序,但是肯定有收敛和发散两个思考方式。类似的案例很多,尤其是一些即兴的记者招待会上。
我们如何帮助演讲者优化结构呢?1、在所有的文字中,听众最想听到的那个内容请用一句话说出来。2、他们能够理解这个内容吗?3、如何给对方最好的体验?
这就是从思维的实质去寻找结构,会让演讲更加的灵活,一个高水平的演讲反而没有太多结构的迹象,但是结构灵活的藏在了演讲之中。熟练结构的目标是忘掉结构。当然对于刚入门的演讲者,可以用总结中心思想,合并重复内容,这样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法,足够带给对方一个明显的提高。
结构之后,要进入更难的一个层次。
故事
故事有一个黄金结构,精彩的故事可以一层层的套入这个结构,并且将故事的结果超越所有人预期。这个故事是先有一点期望,然后由于主人公预期和实力的差距,把他的失败放大,带入了一个悲惨的境地,需要去面对放弃、逃避的诱惑,但是一个力量、正念唤醒了自己,开始走上艰难的成长,经历痛苦终于逆转了结局,而主人公也不再是那个起点上天真的懵懂者了,对自己的旅程有了新的感悟,并且开始思考下一段旅程。
听起来特别的简单是吗?演讲不能挑选太复杂的故事,但是要始终有一个建立平衡,然后平衡被打破,再次回到新的平衡点上的故事构建,最后的这个平衡点是升级了的,是能够让更多人获得意义的。
人们不会喜欢因为先天优势而成功的人,会觉的不公平,人们喜欢那些和我们一样的人,面对资源的匮乏,经历了艰难的努力而成功的人,这会让我们感到是自己的成功。但是还有一个好的故事思路是,先天就有巨大优势的人,受到了各种关注和期望,但是却突然遭受了打击,失去了所有的优势,进入很悲惨的境地,几乎是绝望了,所有的宠爱理他而去,由于无法接受,开始向外界投射敌意,但是内心中的善良让自己慢慢开始转变,在最艰难的时候选了充满正念的一种大爱和责任,这种转变的状态让他从为了自己的利益切换成为懂得了帮助别人,懂得了拒绝诱惑,懂得了牺牲自己,意外的是,生命的祝福慢慢的开启了,放弃了的生活又回头去顾忘他,他又登上了旅程,但是这次是为了更多的人。他拥有了谦虚、爱心、合作的特征,接纳了自己原本对立的、边界之外的事物,拥有走向了完整的机会。最终,成为了更大的一种存在的代言,主题回落到一种价值:突破狭隘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及时走出了自己,因为故事是讲给听众的,所以要实现一种普遍的群体,因为主人公而获益,才能感动别人。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已经很感人了,但是还是不能说是最精彩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层,就是宿命,我们对抗宿命,并且接受宿命,最后把选择权交给了主人公,由他们去选择,这样的选择是矛盾的交汇之处,最后做什么样的选择,就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做出对的选择之后,宿命的诅咒消除了,虽然拥有的利益也消亡了,但暗示了所共同追求的那些品质的价值,坚持、责任、谦虚、博爱、气度、独立的价值是超越世俗利益的。那个埋藏在生命旅程中的暗线,逐渐的清晰,我们看到了这种安排的善意,而走向了自由。
所以如何打磨好的故事,就是要问三个问题:1、你的故事的转折点在哪里?2、你的故事代表了什么样的一种价值选择?3、帮助故事中的人物成长并最终圆满的力量是什么?
有了这三个元素的优化,这个演讲稿已经超越90%以上的稿件水平了,那么还有10%如何提升。
5%:时间
一篇演讲稿要经过时间去丰富,这是演讲者和内容同步成长的过程,把在某个时刻的呈现,变成一个阶段的反思,用时间冲击故事的价值,用大跨度的联想来提高文章的高度,这个跨度必须要经过时间的酝酿。
3%:谦卑
演讲的使命是传递自己相信的价值,但是这也会造成偏执,而偏执的东西,有吸引力但会留下浓重的口感,让我们随着品味的次数增加而心生排斥。因此,世界上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因为没有任何的口味遗留,你的感触完全了来自自己,喜悦、悲伤可以有不同的感触,但是白开水永远不会为你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放弃了影响力但是沉积为更加底层的价值影响的方式,如果有这样的演讲,将会内化为观众的一种价值主张,做事方式,思考习惯。
2%:时代
价值一定要在背景结构之下,而背景是无边界的,有边界的只是我们的眼光,我们目力所及看不到的结构、变化、趋势是一种更加不可抗拒的力量,能够契合什么样的趋势就会带来什么量级的能量加持,但是结构永远是动态的,无限延展的,所以,不会有一篇完美的演讲稿,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去演讲,不完美不是演讲者的错,真实、朴素、善意比完美重要的多。
演讲的价值是尊重所有的观点。但是为了让观点更加有利于听众,我们还是要尊重规律,去打造一个足够超越90%演讲水品的讲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