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奇普·希思 丹·希思
概念准备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大脑内部有两个相互独立运作的系统,第一个是是情感面,这部分自我属于天性本能,能够感知痛苦,获得快乐;另一个是理智面,也称为反思系统或自觉系统,这部分自我能够深思熟虑,分析条缕,思索未来。希思兄弟认为,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在其杰作《象与骑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中使用的类比,为这两方对峙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在海特眼里,我们的情感面像一头大象,理智面就是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握缰绳,俨然一副领导者模样。但事实上,骑象人对大象的控制水平忽高忽低,并不稳定。
大象好逸恶劳,反复不定,总为眼前利益(冰激凌甜筒)而放弃长远的好处(苗条的身材),当然大象也不是一无是处,大象可以提供能量和动力让人朝目标前进,掌管着人的情感;骑象人则正好相反,目光长远,擅长超越当下,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同样可以对照出其缺陷所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往往骑象人会过度分析,过度思考。比如笔者常常会在做事之前想出一大堆点子规划,却迟迟不决定和行动。
关于改变的三个事实:
看似顽固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当我们建议别人改变时,别人并没有去按照要求做可能是因为方向不够明确,举个例子,膳食宝塔,相信许多人都对这个不陌生。随便去网上找一张图
膳食宝塔详尽地列出中国人健康饮食所需的食物种类及其摄入量,却成为无法改变人们行为的最佳范本。
首先我们来看宝塔的形状。宝塔结构隐含“层级”的意思,但膳物宝塔中各类食物并不存在明显的层级关系。最底层是谷物类,最顶层是油脂类。有些人看到宝塔的排列后,想当然地以为这代表油脂食物最重要。
再深入研究金字塔,你会发现每个层级还附带了推荐食物摄入量。比如,膳食宝塔建议每人每天摄入油脂5-30克。
快速回答:你今天摄取的油脂有几克?
快速回答:你今天喝下的水相当于多少毫升?
还有比这膳食宝塔更不可能改变公众饮食习惯的信息吗?人们日常饮食经验,来自于到市场上采购食物,来自于厨房中,餐桌上。而膳食宝塔使用的语言和概念,无可救药地脱离了现实经验,抽象成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图表。因此膳食宝塔传达的信息让人困惑而又沮丧:我根本看不懂这玩意儿。
膳食宝塔企图改变公众饮食习惯,却没有结合人们日常经验指出明确的目标。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