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都不爱发朋友圈了。
而我就更厉害了,连朋友圈都关了。(我朋友圈发的都太甜,而我酸了)
但是你会发现,有一类人至始至终一条朋友圈的不发的。放在现在,如果不发不转朋友圈,你很难知道TA的生活动态,也不会知道TA到底关心的是什么。也许有对未来的关心?对当下的质疑?对新一代的困惑?
也许吧,常与人聊天,好过窥探朋友圈,也许会得到更多精彩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8866/91a07a985e7ef80c.jpg)
关心一:你觉得五百年后,后代如何知道我们的资讯?
她的意思是,我们怎样将我们认为有用的资料保存下来。
我脱口而出:扫二维码就知道了。
她摇摇头。
“甲骨文时代都能保存下来,更何况现在技术这么发达。”
“那是甲骨啊,才可以保存这么久。你要知道,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历史,都是靠考古挖掘发现的。”
“这个问题,可能只能靠技术来解决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种问题,也许人到一定的年纪,是很想抓住一些东西,或传承,或被铭记。
我们相隔了十个代沟,她从60年代走过来,还是无法完全相信互联网,电子技术。而作为90后,已经非常依赖互联网,更相信电子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的事情,不会质疑文明传承下去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毕竟我从来没有想过,而被问道,我也无从回答。
关心二:我们已经不太能懂你们年轻人的语言了。
不要说隔着10个代沟,就算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未必能懂。
在刚刚过去的的520,有得到红包的晒红包,没有得到红包的晒陪伴,没有陪伴的晒亲子,实在是没有亲子的,嗯,卖广告(送给最坚强的微商朋友们)。
最近还发现有人悄悄晒水果了,后来细想,最近一段时间水果是很贵了。要是买草莓、榴莲、车厘子,在百果园分分钟一百块买不下来。
朋友圈这些晒法常常会让我忍不住哼唱“只有我守着安静的沙漠 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看着别人的快乐 竟然会感慨”。
通往幸福之门永远是人类所追求的,颓丧是人们所摒弃的。
对于个人,我们极力想要表现幸福,向上,正能量。但是人们喜欢围观的,是恐惧或者颓丧的,公众号是流量和利益的聚集地,为迎合受众,总是用很多爆炸性的负能量来吸引眼球,而朋友圈,是个人的地盘,必须是有小确幸的,幸福的,让大家都羡慕的,荣光与快乐同在。
也许,大人们只看到公众的文章,丧丧的,并没有全方位看到撒狗粮、晒幸福、晒美好生活的朋友圈吧,其实年轻人也都是追求幸福生活的!(让同龄人看到酸的那种。)
关心三:年轻最好的一点是,稍微有那么一点东西就很容易快乐起来。
我能理解她的意思,随着年龄增大,体验的东西越多,就越难快乐,有时也很难感动。很多人喜欢引用罗曼•罗兰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但快乐和感动比热爱更难。热爱可以重新开启,调动身上的细胞去执行,但是快乐和感动,就像有了记忆,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刺激一步。
关于幸福,我喜欢经济学家薛兆丰讲的观点:“自己选的,总的来说更幸福。”
他说不管是失业还是结婚,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只要想工作和结婚,任何人都能找到工作,能找个人结婚。但为什么会发生失业,因为你会挑工作,不适合的工作你不要,所以才会出现失业,所以失业是自己的选择。而如果真的想结婚,你肯定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人才能结婚,如果选择孤独,是因为孤独比旁边多一个人天天在那烦着自己要好,所以不结婚也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不用纠结到底结不结婚,其实最后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自己选的,总的来说更幸福。
袁咏仪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面说,经过和妻子们的旅行,能感受到其他几位妻子都非常爱自己的丈夫,他们的爱情真的很甜蜜,大家都很好。而她和张智霖结婚多年,有时甚至还有点嫌弃张智霖。然而,经过对比之后,她最爱的还是张智霖。
这就是幸福的人,不管别人怎么样,永远都觉得自己拥有的是最好的。
自己做选择,让自己感到幸福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