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钢的琴》:火红年代的一曲挽歌,集体记忆的一道隐痛

《钢的琴》:火红年代的一曲挽歌,集体记忆的一道隐痛

作者: 阿芙洛狄忒123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21:51 被阅读29次

          《钢的琴》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凋零景象为背景,以钢厂失业工人的奋争为主线,缓缓拉启大幕,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代人集体记忆中的独特风景。

            影片中男主人公为了能保住对女儿的抚养权,和以前的工友通力合作,在即将被卖掉的厂房里制造出一架钢的琴。最后,在女儿悠扬的琴声里结束了故事,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给观者带来的却是深深的失落,因为它引发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生命的一段历程,自我价值的一种迷惘。

            故事的主要情节其实已被淡化,执着于让女儿弹琴、练琴,自己去偷琴,最后执着地造琴,都源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女儿的爱。而这种爱是司空见惯的,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所以不足为奇——它并不以情节取胜。导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背景的内容其实才为影片真谛,可见用心良苦。影片中到处充斥的是一种衰败凋零——废弃的工厂、破败的住房、高耸的烟囱、架在空中的暖气管道,都营造了浓浓的怀旧氛围,让人似乎能感受到曾经的钢铁年代里那种激情,那段青春的岁月。导演安排了这些人在这样的厂房里制作钢琴,镜头切换,定格的是飞溅的钢花、通红的钢板、忙碌的身影、全神贯注的眼神。每个人——无论是早已失业的产业工人还是退休的留苏工程师——在这个看似荒谬的生产工程中,都回到了那个早已逝去的火红年代,重新找到了自我,畅快淋漓地展示着自身的价值。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工作的魅力、甚至是男性的阳刚之美。让我感动的是,每个人——不管多卑微,其实都有自己的热望,铁锤下敲打的,是不仅仅是钢琴,更是让自己感到踏实的一种东西。

            但是,旧工业基地的衰落似乎无可改变。两根高高耸立的烟囱就是象征。它见证了一个年代,又被另一个年代葬送。多少人对它恋恋不舍,并不是它本身有多美,而是因为,它,其实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历程的一段。在那个泯灭个人价值的年代,烟囱就是生产力,就是每个人价值的体现,大家与它荣辱与共,同甘共苦,舍小家为大家,难分难舍。后来,烟囱被废弃了,遗忘了,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又后来,它成了碍眼的东西,阻碍了某种发展,与城市大环境不合,于是,被炸掉就成了唯一的选择。那个留苏的老工程师说过:“能保留下来,让它成为一道风景;不能保留,让它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太浪漫了。在烟囱即将被炸掉的那一瞬,多少人伫立凝望,呆立不语。烟囱,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呢?时代使 他们成为产业工人,又随着时代被无情抛弃,引以为豪的手艺毫无用处,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站在十字路口,唯有迷茫张望。所以我总觉得,导演以一个小角色去关注一个群体,提醒我们,在社会的底层,还有这么一群人在为了生计苦苦挣扎。他们失落了梦想、失落了个人价值,甚至失落了自己的尊严,而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对个体生命的忽视是这个民族的通病,但愿不要在另一代人身上重演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音乐。大量前苏联歌曲,吻合了逝去的年代,但又不乏温情和浪漫,是容易产生共鸣的。此外,黑色幽默的细节也随处可见。弗拉明戈舞蹈、艳丽的演出服装,和暗色调的破败厂房形成鲜明反差,让人忍俊不禁,于荒诞中折射时代一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钢的琴》:火红年代的一曲挽歌,集体记忆的一道隐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ky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