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在中医属于鼓胀范畴,我从医这么多年,接诊过许多鼓胀患者,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辨证施治。
我将他们的证型分为六类,并且每种证型都有与之对症的药方。
一、六种证型,八张药方
1.气滞湿阻证
这种证型的患者,鼓胀病症表现为腹部按起来不那么硬,因为气在那里不能流通,胁下会感觉胀满或疼痛,食欲减少,吃完饭后感觉胀得很厉害,放屁稍微减轻些,尿量也减少。舌头上的白色舌苔比较厚,感觉有些油腻,脉搏比较紧实。
这种病的病因是肝脏里的气不能正常流通,脾胃功能也不好,身体里面的湿气不能顺畅排出,就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和痛苦。
治疗的方法是通过一些药物来疏通肝脏气流,调节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代表性的方剂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达到治疗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
陈皮、柴胡6克,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克,甘草1.5克。
2.寒水困脾证
寒水困脾证涉及到有寒,因为肝癌有寒证的时候大多会有鼓胀,所以我就把它并在鼓胀里面。
这种证型的患者,鼓胀病症表现为腹部胀满,像被水囊裹着一样,严重时会导致面部和下肢浮肿。同时,患者会感到脘腹胀痛、畏寒乏力、小便少、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搏弦而缓慢。
这种病的病因是湿气和寒气滞留在身体里,导致脾脏功能下降,无法有效排出寒水,从而导致身体出现水肿等症状。
治疗这种病的方法是通过温中健脾、行气利水的方法来调理身体。
代表性的方剂是实脾饮,这也是我治疗属寒水困脾证的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胰腺癌腹水的常用的代表方剂。
实脾饮:
厚朴6克、白术6克、茯苓6克、木香6克、草果仁6克、大腹皮6克、熟附子6克、木瓜6克、甘草3克、干姜3克、大枣3枚、生姜5片。
3.水热蕴结证
这种证型的患者,鼓胀病症表现为腹部胀满、胀痛,口渴但不想喝水,有时会有黄色皮肤或眼睛的现象,小便会感到灼痛,大便有时会很干燥,有时会很松散。舌头边缘会变得很红,舌苔黄色而黏腻,甚至有时会呈现灰黑色。脉搏感觉紧绷且很快。
这种病的病因是体内湿气和热气过多,聚集在腹部,形成结块,使得体内的浊水不能被排出。
治疗这种病的方法是通过清热利湿,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热气,并且促进排泄物的排出。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是一种常用的草药组合,可以通过增加利尿和排泄的作用来治疗这种病。
中满分消丸也是我常用的治疗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胰腺癌腹水的代表方药,适合水热蕴结证。
中满分消丸:
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姜黄各3克,白茯苓、干生姜、砂仁各6克,泽泻、橘皮各9克,知母12克,黄芩36克,黄连、半夏、枳实各15克,厚朴30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e100aad3fe81597c.jpeg)
4.瘀结水留证
这种证型的患者,鼓胀病症表现为腹部坚实鼓胀,青筋明显,胁下有刺痛感,面色晦暗或带黑暗色,可能出现血丝、血缕,面颈胸臂上可能有血痣或蟹爪纹,口干舌燥,不爱喝水,大便可能呈黑色,舌头呈紫黑色或有紫色或淤血斑点,脉搏可能细弦或滑涩。
其病因是由于肝脾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水液停滞不畅,导致气血瘀滞,形成瘀结水留的病状。
治疗方法是通过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的方法来治疗。
代表方剂是调营饮,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剂,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和水液停滞。
调营饮:
赤芍18克、川芎6克,当归12克,莪术15克,延胡索、槟榔、瞿麦、葶苈子、桑白皮各12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
5.阳虚水盛证
这种证型的患者,鼓胀病症表现包括腹部胀满、像蛤蟆一样的肚子、白天肚子变宽,晚上肚子变窄、面色苍黄或苍白、胃脘部胀闷、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怕冷、肢体浮肿、小便量少、舌头胖,边缘有牙印、舌质呈紫色、舌苔白滑、脉搏沉细无力等。
病因是由于脾肾功能虚弱,导致体内水分聚集,形成水湿内盛的病理状态。
治疗方法是通过温补脾肾、化解水湿,来治疗这种病。
代表方剂包括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理苓汤加减等,也可以使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加减等方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配。
附子理苓汤:
附子(炮)1钱5分,干姜(炮)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1钱,白术(炒)1钱,猪苓1钱,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1钱,官桂1钱。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9克、附子5克。
苓桂术甘汤:
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甘草6克。
6.阴虚水停证
这种证型的患者,鼓胀病症表现为腹部胀满、身体消瘦、青筋暴露、面色晦暗、唇色发紫、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鼻出血、牙龈出血、小便量少等症状。
这种病的病因是肝肾阴虚,导致体内津液无法正常分布,水湿停留在体内。
治疗方法是滋养肾脏、柔和肝脏,同时养阴液、促进水液代谢。
代表方剂是一贯煎合猪苓汤,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组合。
一贯煎: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30克、杞子12克、川楝子5克。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10克。
此外,我还经常用十枣汤来治疗鼓胀。它的功效比较强大,能够迅速排除体内的水分,但也可能会引起上吐下泻等不适反应。不过,我用了这么多例,还没有出现过什么意外。
我的师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曾经说过,不管是恶性胸腔积液,还是鼓胀腹腔有水,用十枣汤无有不效者。
十枣汤:
芫花1.5克、大戟1.5克、甘遂1.5克、大枣10枚。
比十枣汤稍微安全一点、没那么峻猛的,那就要用到我《医门推敲》 第一部里面的“二阴通丸”,就是用冬葵子、牵牛子和肉桂以6:3:1的比例制丸或磨粉服用。
二、肝癌的一些变证、兼证
(1)出血
临床上多属郁热互结,有热,热迫血妄行,这种情况应该以凉血止血为主。如果用方,我们可以用犀角地黄汤、十灰散等;如果用药可选三七、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黄炭等等。
如果是阳虚出血的话我们就用黄土汤,黄土汤可以酌加仙鹤草、三七等药。仙鹤草是止血药里面能够补虚、培补正气,可用到30克。如果是慢性出血,不是突然出现,出血量不大,由脾虚或者气虚引起,我们用归脾汤。
如果是说是大出血,大出血之后出现了气随血脱,阳气衰微,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呼吸衰微,脉细微欲绝,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回阳固脱、益气摄血,用独参汤加枣皮(山茱萸),或者参附汤加枣皮治疗。
出血在西医临床中属门静脉高压所导致的出血、肝包膜破裂出血,这两种出血病情比较凶险,有的人可能就因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吐血而亡,如果不及时止血治疗的话,可能当场毙命。
如果病人基础体质是阴虚而出现出血的话,我们用一贯煎加地榆炭、血余炭、仙鹤草、白芨等等。
如果病人的基础体质是有肝火,肝火犯胃,胃气上逆而出现了吐血,我们用龙胆泻肝汤来加大黄炭、血余炭、地榆炭等等。
当然,脾气亏虚致脾不统血的慢性失血,我们还是用这个归脾汤来加一些止血的药加减化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93259/0968162de69045e7.jpeg)
(2)黄疸
如果兼证了出现了黄疸,证分阳黄、阴黄来进行治疗,阳黄一般容易治一些,阴黄治疗显效就会慢一些,正所谓“阳黄易治,阴黄难消”。
阳黄证型分治:
1.热重于湿,治疗方用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治疗方用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治疗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4.急黄,为疫毒炽盛,治疗方用千金犀角散加减化裁。
阴黄证型分治:
1.寒湿阻遏,治疗方用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治疗方用黄芪建中汤加茵陈(茵陈既可退阴黄又可以退阳黄)适当加减化裁。
3.昏迷,这种情况属危重,需要抢救。
痰热内扰,蒙蔽心窍证:证见神志昏迷,烦躁不安,甚则怒目狂叫,四肢抽搐颤抖,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甚至疾脉。治则:清热豁痰,开窍熄风。用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治疗。
痰浊壅盛,蒙蔽心窍证:证见静卧嗜睡,语无伦次,神情淡漠,舌苔厚腻。治则:化痰、泄浊、开窍。用苏合香丸合菖蒲郁金汤治疗。
气阴耗竭,正气衰败证: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昏迷,汗出恶冷,气促,搓空理线,两手颤抖,脉细微弱,为气阴耗竭,正气衰败。予以生脉散治疗(生脉散对气阴耗竭,参附龙牡汤对气阳耗竭)。
三、针灸秘方
针灸是中医治疗肝癌的手段之一,运用针灸治疗肝癌强调辨证论治。
治疗肝癌常用处方:主穴用章门、期门、肝俞、内关、公孙、血海、膈俞、太冲、行间。
如果患者胁痛严重,可加少阳经上的外关、支沟;胆经上的阳陵泉;还可以用丘墟,特别是丘墟透照海治疗胁痛立竿见影。
如果是虚证的话,还可以加足三里,肾虚可以加关元、命门、太溪,脾虚可以加脾俞、三阴交、丰隆、阴陵泉化痰湿,我们用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脾俞来化痰,用血海、膈俞来活血化瘀。
如果有腹水的,我们用气海、三阴交、水道、阴陵泉来利水。
如果是有出血的话,西医之上消化道出血,我们加尺泽、列缺、曲泽、合谷。
如果是便血,我们可以用天枢、承山,还可以用到足阳明胃经的郗穴梁丘,郗穴止痛快、止血快,是它的特色。
如果出现了昏迷,我们用少商、涌泉、人中、十宣。
肝癌的早期以针刺为主,晚期的以艾灸为主。
对于肝郁脾虚的,我们用太冲、行间、阳陵泉来解肝郁,用脾俞、阴陵泉、足三里来健脾。
对于肝肾阴虚的,我们可以用太冲、行间、太溪、复溜、三阴交养阴。
对于肝胆湿热的,我们可以用太冲、行间、阳陵泉、内庭、曲池疏肝胆泄热。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相关的中成药,比方说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等等。
至于肝血管瘤,肝囊肿他们虽然也属于肿瘤类,但是不属于癌症,治疗的方法类似,只不过这个肝血管瘤以活血化瘀为主。肝囊肿以化痰软坚为主。
这倾向性有所差异,就是在大体思路上,我们仍然以遵循第一个咨询体验用肝体阴用阳的这个原则对于肝这个特殊的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是我们的宗旨。
对于这个肝病来说,包括乙肝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原则,而且治愈率比较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