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二考点——简答题

作者: 老梁属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0:10 被阅读0次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解手)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体制与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促进劳动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促进科技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两权一目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四、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人鱼公主)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五、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六、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七、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确立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口诀:制度升级国外正规

    八、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主体性和示范性

    3.延续性和广延性

    4.长期性和间接性

    5.个体性和群体性

    九、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划分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十、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看别人)

    2.开展微格教学(看自己):也称微型教学,是指教师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并将教学过程摄制录像,课后在进行分析的教学方式。

    3.进行专门训练(多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多反思)

    十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

    专业理念与师德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十三、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定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十四、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十五、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因素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

    1.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

    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人的需要、兴趣、态度,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等。

    十六、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3.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

    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

    十七、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点的数量多少

    2.变通性: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3.独创性:独具慧心、具有新奇性

    十八、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十九、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3.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

    二十、影响智力(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和教育因素

    3.实践活动

    4.个人的主观努力

    二十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二十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其个性的功能

    二十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启示

    1.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启示:应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启示: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教学

    3.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教育启示: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

    生理机能相互补偿、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相互补偿

    教育启示:扬长避短

    5.个体差异性:

    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教育启示:应因材施教,避免一视同仁

    二十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知识观:知识可以被怀疑

    2.学生观: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建构性、情境性

    4.应用:探究学习、支架式学习、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二十五、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心理准备

    2.利用学科优势

    3.创设问题情境

    4.在一、二课堂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

    二十六、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十七、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二十八、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二十九、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十、操行评定的要求

    1.评定内容的全面性

    2.评定主体的多元性

    3.评定过程的发展性

    4.评定语言的规范性

    三十一、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1.传统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十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4.传授思想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三十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育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教学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十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三十五、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三十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标准的统一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三十七、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机制

    口诀:科学个性做中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二考点——简答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