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修静,意诚,谨独,此三步为王阳明以静修心的奥义所在

修静,意诚,谨独,此三步为王阳明以静修心的奥义所在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02:42 被阅读0次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无暇,对生命的意义也来不及思索,然而一旦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就会发觉一种宁静之感缓缓由心而发。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所提倡的,正是这生于独坐观心中的宁静。那么,既然生于尘嚣中的我们一时难以摆脱俗世的念头,何不学习王阳明,以其独坐静思之法为自己的浮躁心灵养一方净土?


修静,以入心之境静,则入心境。王阳明以坐入静的要诀在于二:

其一:“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心空,是佛家和道家的至高之境,道家的“知行合一” “贵和尚中”,佛家的“空身、空心、空性”讲的正是此理。王阳明所说的“息思虑”则是通过暂时的放下,去寻求内心真正缺失的为何物。

其二“省察克治”,也就是以心为镜,观照自身。人活于世不乏私欲,而私欲不外乎:好色、好货、好名。孔子常说君子正身之法就是“自查不惑而内自省也”,王阳明修静最重要的一点也就在这里。人心的不静来源于人心的不净,因此,通过独坐不断地反省,这是帮助自己了解内心的快速方法。


意诚,以树心之正惟天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诚意,就是正念头,诚实地践行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良知自然知道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王阳明说,诚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意为:喜欢善如喜欢美色,厌恶恶如厌恶恶臭一样!这虽然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却实属不易。我们知道不义之财是坏的,可有时候却经不住诱惑去取了。一旦取了,这就不是“好善恶恶”的心了。正是因为我们总不诚,所以内心往往常出愧疚,自然无法获得应有的平和静谧。


谨独,以严心之律谨独,就是慎独。原意是:即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我们静坐时就是谨独时。于王阳明而言,谨独其实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包含了诸多要素,王阳明说,静坐时只要把这些要素一一排列,就是谨独了。

首先是分析,我有什么私欲;

第二是目标,我要通过什么手段克掉这些私欲;

第三是信心,我要坚信自己能克掉这些私欲;

第四是毅力,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两日,两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废。

第五是心态,在克私欲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欲的目的,一旦有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

第六是学习,所谓学习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光明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

第七是检验,当你确定自己把私欲克掉后,要去实践中检验。

第八是反思,我为何会有这种私欲,这一私欲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你只有反思到位,才不会再犯同一错误。

常言道:人心静方能生慧。修静,意诚,谨独,此三步为王阳明以静修心的奥义所在。

相关文章

  • 王阳明以静修心的奥义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无暇,对生命的意义也来不及思索,然而一旦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就会发...

  • 格物致知

    文/南怀谨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 格物致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格物致知的解释,我还是比较赞同王阳明的解释,...

  • 别让自己心迷了路,做到真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王阳明 译文:诚字,有人解释为工夫。诚是心的...

  • 四修

    修言 修行 修身 修心 谨言以修言 笃行以修行 健身以修身 专心以修心

  • 给自己选好要走的路的方向

    《礼记·大学》: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意诚、心正,ok。可是到修身这就卡...

  • 《生命美容》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在他看来欲简泊,先意诚。...

  • 2018-03-06

    以行践言学《四书》——《大学》篇10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 曾国藩家书——第一辑 修身篇

    第一辑 修身篇—— 自修求强,自己做主 “诚、敬、静、谨、恒”是曾国藩的修身五子。修身,须以“诚”为本,要忠信、不...

  • 小石头读小古文《诸子名篇》5

    礼记.大学 (节选)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静,意诚,谨独,此三步为王阳明以静修心的奥义所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sr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