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不经意间得到一些领悟:隐匿在人内心深处的某些秘密,不要去深究。一旦触碰,也许会分崩离析。
我们常说要保持距离。陌生人要适度冷漠,父母要懂得放手,情侣之间要保留私人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能整天腻在一起。
过于接近,过于了解,我们就会发现藏于表面之后的污点,逐渐产生厌恶。毕竟人无完人。距离感,产生持久的欣赏。
那种外人刨根问底式的深究,只会把人更惊恐的逼退到角落里,恐惧、失怙、厌恶。
电影《冬眠》所要揭示的,便是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深,距离越远。人也是孤独的,无解的,在自我的世界里打转。不要尝试去靠近,就让它冰冷的保持存在,各自安好。
主人公艾登退休后作为专栏作家,终日忙于看似伟大的宗教文章创作。他年老富有,却傲慢自负,对普通人怀着鄙夷,嘲讽的态度。而他妻子尼哈尔家境普通,也没突出才能,但年轻貌美,热衷慈善,缄默沉静。
有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尼哈尔在旅店募捐善款,艾登暗中窥视。因为没有及时和他沟通,艾登就开始讨伐,言语羞辱妻子,冷嘲热讽。
人与人之间是一场冬眠,安静地沉睡在冰冷之中。
当他们两个人真的坦诚去交流时,阶级的对立及思维的差异,只会让彼此越走越远。他宣扬自己强大的价值观,自以为是,冷漠且不自知;她内心孤独,自信且善良,在空虚中耗尽青春,极度的难过失望。
“我们总是疲于奔命,做出好似大有可为的假象;每天早上我都有绝妙的想法,整天却都在无所事事。”浸淫在荒芜的精神世界里,想要躲藏假装,却发现最后欲盖弥彰。
想要得到更多的爱,最后愈发的孤独。在同一屋檐下,走上了不同的路。孤独的个体,即使在汹涌澎湃的爱里也会筑起围墙。仅仅是需要一个封闭的空间,装下另一个自己。
高傲自负的艾登02
当你想要接近事情真相本身,其实早已远离了事实。你所看到的,了解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作者尝试调查研究精神病人的心理状况,试图了解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文中谈到一位妄想症患者,他认为采访的人是由他创造出来的,是小说中一个小人物角色,而他既是主角也是小说作者。
他很清楚自己待在精神病院这三年的情况。这三年他浸淫在小说的故事情节里,演绎自己的生活,中间恋爱结婚生孩子升职吵架吃喝嫖赌什么都没耽误。他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无坚不摧。
半年后出院,他与作者碰面,狡猾地笑着说:“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的桌子吗?去看看桌子背面。”
当找到那张桌子,扒下看时,上面是指甲的痕迹写着歪歪斜斜的一句话:半年后离开。
我们都觉得精神病人的心理是扭曲的,疯癫的,其实是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世界罢了。
有的是装疯卖傻,有的是难以走出感情的郁结,有的是超乎常人,不被人理解等等。如此这般,才最终变成了孤独的守望者,精神病人。
我们都是被未知所奴役着,直到我们终于看清、看透了所有事物的那一天。
有时候为了自私的求知欲,而踏入别人禁忌的领域,这是一种打扰,鲁莽的行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空间、精神阵地,神圣不可侵犯。质疑和责骂是无理的表现。无法了解事情本身的来龙去脉,就不要妄加评判。
世上终有一块无法抵达的礁石。请留给它安宁,给予它尊重,并静静地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