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里,阅读这件事显得很奢侈。有走在群众前头的人,还能帮你"阅读”完一本书,让你带着部分已被强加的思维再去开启自己的阅读,甚至于看看目录再翻开书本随意摘抄几句匹配标题的观点,就成了卖书的亮点,戳中你痛点,促成了交易。而这些操作,不过是为了“方便"你阅读。这样看来,不过背道而驰!需知阅读本就该沉下心,躬身入局跟随作者脚步去探访新的世界。而这种通过他人之眼去探访作者内心后再告知你的做法,跟儿时奶奶嚼碎米饭再喂食孙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我认同的阅读,并不需要别人的观点牵引。能从书中读出什么,起决定性的是个人的阅历与成长。就如《红楼梦》,我在少女时期至怀二宝期间,前后通读了四次,每次阅读,都能看到不同的东西。少女时,只知黛玉的小性子,宝钗的老好人,王熙凤的泼辣,刘姥姥的土气,宝玉的贪玩,从不知是自己未涉尘世俗事,只道他人张狂,所谓的爱憎分明,喜欢黛玉便不可能喜欢宝钗,就像好朋友也是一对一的,跟这个最要好便不能跟其他人再要好,否则她们之间会吃醋,然后一同疏远你。所以认定世上的事非黑即白,人与人之间是对立存在。
而婚后再次阅读,便讨厌起凤姐当权的狠辣,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严厉苛刻。也是现实生活里自己性子的软弱,对上控制欲强又有手段的人,又害怕又憎恨的投射,而当自己明白,这份投射承袭自谨小慎微的母亲从小的教导,便对书中的人物又有所改观。
再到怀二胎时,自己经历了父亲重病住院手术无效离开人世的重大磨难,很多原来的观念崩塌重建,终于长出自己的力量与觉醒,慢慢构建自己的边界,再读《红楼梦》时,有了更加悲悯平等的心态,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住置的难处,对那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地位的低下及男权盛行下的婚姻有了理解,不再以自己狭窄单一的视觉去评判任何人,也将自己解离出来,以观察者的身份陪伴每一个角色,从大观园繁盛走向衰落,悲叹每个个体的命运流转。王熙凤一次真心对待刘姥姥这个不起眼的农妇,换来女儿巧姐的重生,这是偌大贾府里唯一有好下场的血脉,也让我见识到了人性善良的光辉!
《红楼梦》要说起来真需要作为一问红学来钻研,而举此例只为说明阅读不需要功利,更不需要千篇一律共同的观点。它只需要你的关注点,深深沉浸其中,收获什么是非常私人的感受,这份感受没有高低之分,它的珍贵性恰恰在于独有,是有过独特人生经历的你因为阅读触动过往经历而形成的个人见解,并不一定有人与你相同。那些有相似感受的我们也称之为难得的知己!
推而广知,阅读不一定是看书!只要是脑海里有自己见解浮现的过程,那触发的人,事,物,与我们思维碰撞让我们思绪动荡的过程,皆为阅读。
我们可能在欣赏一幅画时,想到它的颜色如何调配,表情传达什么,光线明暗如果产生影响等等,在我们对此领域认识的基础上,尽情去思考并试图找到答案时,便是在认真阅读中。
我们可能在做一道菜时,观摩厨师的做法,然后自己试着将所有材料备齐,按步骤看时间凭感觉一步步去实践,最后做出独属自己味道的成品,这何尝不是一次阅读。
更别说认真备好茶席,温杯,下茶,开水冲泡,控制时间出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最后闻香品茗……天哪,这是一份多么惬意的阅读呀!
而从认识“天书”减字谱开始,一字一弦一音,在时光里慢慢积攒出越来越悦耳悦心的琴音,何尝不是一份深厚的阅读!
而旅游其实更容易成为一场内心舒服的阅读,因为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尊重不同是获得最大阅读体验的前提。我喜欢藏民的朴实与信仰,敬畏高原雪山的圣洁,高山海子的干净冷冽,云岭雪杉的挺拔,草原花海的浪漫……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去亲近它,阅读它,只需让我身在其中,我便忘却一切烦恼,沉浸在一切感官的新奇体验里,观一场云卷云舒,看日出日落满天星斗,追野生动物,人生因为这样的阅读而变得多采丰韵。而这绝不是那种排队走马观花,网红必打卡,精装朋友圈的标榜“旅游”所能带来的体验,它一定是你用心去关注当下后,所得到的心灵舒适放松,感慨人间值得的过程。
所以,阅读最终是为悦己,是用生命织就人生多彩篇章的过程。能有懂得的人共阅,那颗孤独的灵魂便有了片刻温暖与欣慰,若无,亦释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