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假如我身为一个平民,我面对一位名门望族的族长,我应该怎么称呼他呢?
我称呼他为XX家主,这样称呼有不妥当地方吗?“我”是需要对他鞠躬多少度呢?还是讲趴在地上?他需要向“我”这个平民鞠躬吗?我不太清楚这其中礼仪称呼。我还想问就是,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还有现代,这样形式称呼又有什么不同呢?又假如说,我也是名门望族的,但不是家主,面对别的望族族长称呼又是如何呢?我怎么称呼他。
补充提问。是不是假如“我”有土地,有家族就能称为“名主”呢?这有什么硬性规定吗?又假如我在一个村子里有家族产业,但是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使用权,这个村子有很多家族,而这些家族土地是由村长划分,或者讲民主点,村委会划分,那么“我”能称为名主吗?我的意思是这个村子是由构成几个家族共有的,当然也有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也能当村长。
还有一点就是,有家族,有土地的就是“武士阶层”吗?
还有称谓问题,我还是不太清楚,我到底能不能称呼一个族的族长,也就是家督,能不能称呼他为XX家督啊?亦或者一个家庭的当家,称呼他为XX家主?
还是说通用称呼XX大人。也就是说,我身为一个外人,不是这个家族的人,身份是平民也好,浪人也好,贵族也好对一个家族家督称呼可以有什么?(假设这个家督没有官职,我也没有官职)
回答:这个问题青司写过妙文的,我就不献丑了,直接献宝了。
江户时代武家的格式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最后也是最完善的一个时期,作为代表封建等级的武家格式也发展到了非常复杂而森严的地步。从幕府将军到中间、茶坊主,武士阶级的内部也至少有十几等级可分,而每一阶层的武士都有必须遵守的、符合自己身份的一系列规范,这些规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式”。无论是重大的政治活动,还是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无不有格式,无不在格式的限制内。因此,了解武家格式的常识,无论是在研究历史也好,还是研究社会学上,都有极大的必要。
格式的具体规定尽管复杂无比,但格式的基本要素却很简单:官位、领土、家格、职格。这四个要素,就决定了该武士在格式体系内的地位。
【将军的格式】 以德川将军来说,其头衔为“内大臣 从一位 征夷大将军 源氏长者 淳和奖学两院别当 兼右近卫大将 右马寮御监”。以上面的四要素来说,“内大臣 从一位”为官位,领土大约有七百万石(江户初期为四百万石),“源氏长者”为家格,“淳和奖学两院别当 兼右近卫大将 右马寮御监”则是职格。在与公卿和其他武士接触的场合下,就是以上的要素决定了双方的座次、礼节,各自的装束、用语,等等。
【大名的格式】 以官位来说,尾张、纪伊家的当主最高:大纳言从二位。水户家稍低一等,为中纳言从三位。加贺前田家则为参议从三位。其次可以叙任四位中将的有:高松松平、越前松平、保科、井伊、岛津、伊达等。叙任四位少将的有:松江松平、熊本细川、备前池田、因幡池田、黑田、浅野、毛利、等。叙任四位侍从的有:国主大名、本多、酒井、小笠原、立花等。可以叙任四位的其他官职的则是领地十万石以上的一般大名。叙任五位的,则为以上之外的其他大名。——这里讲的是大致情况,具体情况时有不同。 在江户时代,官位早已成为虚衔。担任侍从、参议的,无需前往京都的御所去陪伴天皇,担任各地国守的,也无需前往该国任职。而且根据《武家诸法度》的规定,“武家的官位乃是公家相当官以外之事”,因而完全不受定员的限制,同一职位可以有数人同时担当。然而大名对官位还是相当看重的,在旅途中休息,也必然要在宿场的门口,大书诸如“米泽侍从旅宿”的牌子,来夸耀自己的官位。
从领地来说,有国主、城主、无城三个等级。国主也称国持大名,指占有一国或数国的大名。城主则是拥有居城的大名。无城大名则只拥有阵屋作为居馆。对于实际未占有一国或一城的,有时也给予高一级的待遇,这类大名被称为“准国主”和“城主格”。因而也可以说共有五个等级。
家格上来说,共有御三家、御家门、谱代、外样四个等级。其中谱代往往地位较高,可以参与幕政,而领地较少;而外样则领地、官位较高,而被隔离于幕政之外。江户城内共设诘所七间,供大名登城时使用。处于哪一诘所,则是根据大名的家格来判定的。处于哪一诘所,也代表了“殿中席次”的高下,是政治地位的一个标志。一般来说,排列原则如下:
大廊下 御三家及前田家、越前松平家。
大广间 外样大藩(十万石以上)
溜之间 亲藩中的高松、桑名及井伊、会津等谱代中的大藩
帝鉴之间 城主格谱代六十家
雁之间 板仓、稻叶等谱代的中坚力量四十余家
柳之间 十万石以下的外样
菊之间 三万石以下的谱代
从职格来说,由大名担任的幕职有:大老、老中、若年寄、寺社奉行、留守居年寄、侧用人、奏者番、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大坂定番、大坂加番。这些都是由谱代所把持的,外样绝难插足。
【幕臣的格式】 幕臣的等级尤为复杂,依次为布衣以上、布衣、御目见以上、御目见以下。前三者为旗本,御目见以下为御家人。 所谓布衣以上,是指与大名一样,拥有官位的旗本。在江户时代,武家的官位到从五位下为止,没有六位及以下的官位。因此相当于六位者就是布衣,在此之上,拥有五位官位的,就是“布衣以上”。这个等级的幕臣主要有:五千石左右的御侧众、御留守居、大番头,四千石左右的御书院番头、御小姓番头,三千石左右的大目付、町奉行、勘定奉行,二千石左右的旗奉行、作事奉行、普请奉行。其中三千石以上的拥有“守名乘”的权利,即可称“某某守”。 其下的布衣有:五百石的勘定吟味役,三百俵指一千俵的小纳户众,三千石的小普请支配,千石的目付、鹰匠头等。这一级别是幕臣的中坚力量。 御目见以上有:六百石的新御番组头、大御番组头,三百俵的小普请支配组头,二百俵的甲府勤番组头,等等。这一级别的俸禄在二百至六百石,占到了旗本的绝大部分。 在旗本中,比较特别的是高家。其官位可以高达四位少将,位居柳之间,而俸禄却只有五百石至三千石。而其他的旗本在江户城中则分别位居菊之间、款苳之间、踯躅之间。 御家人的含义是家子、家仆,是最低级的幕臣。其俸禄在二百石以下,最低为四两一人扶持。御家人所担任的幕职都是奉行的与力、同心,代官的手附、手代一类的底层职务。 御家人内部又有谱代、二半场、抱席之分。谱代是指自家康时代以来到四代家纲为止出仕德川家的御家人,其地位和身份是有保证的。例如在年老退休之后,会被编入小普请。小普请是闲职,事实上等于预备役,无实际工作而仍领有俸禄。在谱代中,还有“席以上”和“席以下”的区别。“席以上”可以在踯躅之间奏请隐居和渡让家督,穿着熨斗目、白帷子;而后者只能在上司的宅中提出。 二半场是相当于准旗本的家格。根据场合,可以穿着熨斗目、白帷子。虽然不能列入小普请之列,但仍可隐居,将家督让给儿子。抱席则是最下层的幕臣了,身份和俸禄都只限于一代,不仅在退职之后就没有俸禄,而且也不能渡让家督,就是在职的时候万一生病,也不能由家人或者他者代职。 幕臣的家格、俸禄和职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职格上升的话,俸禄也相应上升,身份也升格,反之亦然。
【藩臣的格式】 诸藩的制度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以幕府的制度为蓝本的,就彷佛是一个小幕府。幕臣的最高等级是“大名分”,即禄高一万石以上,与大名同样领有官位,可以“守名乘”者。例如百万石的前田家,以五万石的本多播磨守为首,有这类藩臣十二人。其下依次是:年寄列,家老或中老,禄高一万石以下,是藩政的最高负责人。用人列,担任侧用人、用人、奉行者。番头、物头,番头是骑兵大将,物头是足轻大将,平时担任警备方面的工作。马回,大名的直属武士,平时担任各种职务,是藩政的执行者。徒士,即徒步武士,平时负责辅助马回。卒,同心、足轻这类低级武士,平时担任警卫等。中间、小者,战时各队附属的杂兵,并不算正式的武士,而只是奉公人。当然以上只是很简单的分类,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称谓的格式】 在对话中,称将军为“上样”,与第三者谈话时称“大树”,也可以称“御所”。隐退的前将军、现任将军的父亲为“大御所”。将军世子为“官位+殿”或“官位+样”(如右大将样),臣下间对话时提到世子,则称“西丸样”,因为世子居住在江户城的西之丸。称世子的兄弟为 “某样”,如鹤千代样。称将军之女为“姬君样”,若有多个女儿,则称“某姬样”。这个“姬君”的称呼,即便该女已由妙龄少女变为老太婆,也照样不变。 将军的正室为“御台所样”,可以简称为“御台样”。世子夫人为“御簾中样”,从家宣时代开始改称“御台样”。御台所老退,或是现任将军之母的,则称之为“大御台所样”。将军的侧室则用其所居住的地方称呼,如“北之丸样”,家宣以来有“御部屋样”,吉宗以来有“御内证方”这类新的名称。如果为将军产下儿子的话,还可以称“御腹样”。 国主大名和位列溜之间的可称之为“御前”,或“官位+样”,如“中将样”。萨摩、仙台、越前松平、出云松平、细川、上杉等家经幕府许可,称“お屋形样”。大名之妻为“奥”或“御前样”。世子可用官名或通称来称呼。 称一般大名常用“殿样”、“奥方样”。世子尚年幼的,称“若样”,确立世子起改称“若殿样”,世子夫人称“若奥样”。大名的其他儿子则称“通称+样”。大名之女为“御姬样”,若有多位女儿的话,则称“某姬样”。 千石以上的旗本当主为“御前样”,其妻为“奥样”。千石以下的旗本为“殿样” ,其妻为“奥样”。世子以下与一般大名相同。 御家人的当主为“旦那样”,其妻为“御新造样”。嗣子为“若旦那样”或“某さん”,年幼的话,则称“坊さん”。女儿则在名前加“お”,称“お某”。 藩臣较幕臣低一级,有官位的幕臣和高级旗本相仿,家老一级的则相当于中级旗本。
—— 立花清司
另外还有一篇文字不知出处,依稀印象是当年赤军家某写就的,也可做参考。
武家称谓之道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一直在学习我中华礼仪,所以,日本同样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不论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研究一个国家处于一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礼仪不可不研究,而且,如果想要把自己彻底地代入那样的一个时代,熟悉那时的称谓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研究一下战国时代的武家称谓之道。
日本在大化改新的时候,全国上下盛袭唐制,所以很多礼仪方面的事情都学自中国的唐、宋两朝,包括称谓,而唐、宋两朝在礼仪与称谓方面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弄得日本在这方面也非常之复杂。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根据身份不同是有差别的。首先是辈分上的差别,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以及长辈对晚辈所用的称谓词就大有不同。其次,是地位上的不同,位尊者对位卑者、位卑者对位尊者以及同等地位的人互相之间的称谓词乃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同样地位的人,但是工作不同,两个人对一个尊者的称谓词也有不同。最后,就是阶层上的不同,例如,平民、武士和公卿,三个阶层的人各自称呼和对另两个阶层的人的称呼又另有不同。
武士阶层的称谓之道相对于另两个阶层类似于唐、宋礼仪的称谓之道是有其特殊性的,论地位,武士高于平民,论礼仪,武士阶层的礼仪远简单于公卿阶层,这恐怕是战国时代粗犷豪放的武士阶层大多懒得学习那一套繁文缛节的缘故吧(笑),与武士有关的称谓主要有“殿”和“样”两个。在说明这些字眼的用法之前,先简单地说明一下日本武士阶层的姓名的“构造”,来分别看一位历史人物和一位联盟中人的名字。
宇多 黑田 勘解由次官 官兵卫 孝高 如水
藤原 吉川 治部大丞 右兵卫 明静
姓 苗字 官名 字 名前 X号……
而且,武将还有小名和元服名,死了以后有菩提名,有些人死后还有神名(德川家康死后追赠东照大权现)和谥号(天皇全有谥号,现在看到的孝德啊,推古啊全都是,这和我国皇帝、士大夫死后追赠的谥号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武士们和公卿们中的茶人等还有斋号,例如织田长益斋号为有乐斋;佛教徒有法号,例如上杉政虎有法号谦信;基督教徒有教名,例如一条兼定有教名保禄;知名武将有外号,例如武田信玄外号“甲斐之虎”……。另外,一般来说,大家都截取苗字分别和武将的官、字、名前、各种号来组成他们的通称。至于什么时候该称呼这些呢?下面配合两个称谓词来说明一下。
首先说一下“殿”,殿字的日文读音是“どの(Do No)”,殿字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使用,不加任何的其他字眼,直接称呼某人为“殿”。这是对说话人自己的直属主公的专用称呼,是不能在前面加上姓的,否则将是极大的不尊敬。例如,赤军家的部将藤林仁丰,目前可以且只可以对他的主公赤军长胜用单独“殿”这个称呼。而配合别的东西(通称、苗字、字、名前等)使用的话,就是用来称呼平辈武士的了,赤军家的部将藤林仁丰就可以对与他同辈的白羽征一使用“白羽殿”、“征一殿”、“藤兵卫”等称呼。不过,要在这里说明的是,这三个称呼有着亲近程度上的差别,一般说来,乃是苗字+殿表示关系一般,例如藤林仁丰对他并不太熟识,只是知道名字的绯月家部将才谷直柔就可以使用“才谷殿”的称呼;而使用“名前/字+殿”就表示略微亲近一点点,例如藤林仁丰对刚加入本家的伊达明宗,就可以用“明宗殿”这样的称呼,毕竟刚来,还不大熟嘛;如果不加殿,直接称呼别人的名前、字就表示二人的关系更近一层,但是不可以直呼别人的苗字(呼的话,恐怕也容易搞混)。例如藤林仁丰和白羽征一同在赤军家时日已长,且关系相当不错,藤林就经常叫白羽“征一”或者“藤兵卫”之类的称呼了。而最亲近的称呼,就是直呼对方的小名了,不过,联盟里公布了小名的人几乎是没有啊……。
如果主公称呼下属“字”的话,则表示是相当欣赏、或者两人从小玩到大的那种亲切感觉。如家康称呼本多忠胜“平八郎”。这也是因为名门的“字”往往一脉相传的缘故。
“殿”的用法基本上是这样的,但是联盟中众人常犯一个错误,发帖子的时候,一般是前面说“XX殿”如何如何,然后就改成第二人称,说到“殿”如何如何……这事实上等于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主公了,需要注意一下。“贵殿”是当面的客气称呼,用于平辈之间。“贵样”在现代日语中可就是骂人话了,意为“你这个混蛋”,希望大家不要用……
再说说殿的几个“变种”——大殿,“大殿”的日文读音是“ぉぉどの(O— Do No)”,是用来越级称呼上主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加藤清正之于织田信长。加藤清正是羽柴秀吉的直属家臣,而织田信长是羽柴秀吉的主公,所以,加藤清正可以称呼织田信长为大殿。联盟里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赤军家岩乃川收了一名家臣本多元胜,本多元胜就可以称呼岩的主公赤军长胜为“大殿”。而很多的联盟中人都把它用来称呼大名们,例如“再和几位大殿商量商量”,“看几位大殿的意思”等等话,都是不对的,这实际上等于给自己的主公找了N多个主公啊(笑)。
若殿,“若殿”的日文读音“わかどの(Wa Ka Do No)”,若在日语中有“年轻的”的意思,所以“若殿”一般是由随着上代家主征战多年的老臣称呼新的主公用的,例如马场信房称呼武田胜赖。联盟中,川中岛家几位跟随过藤明殿的老臣们可以对孝明殿这么称呼。而真田家的政文殿总是对真田中务称呼若殿,虽然真田中务够年轻,但总觉得有点别扭,因为政文并未服侍过真田中务的父亲啊(联盟中的真田家才是第一代呢)。
关于殿字,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一般中文把殿字翻译为“公”,而日本公家礼仪中的“公”字则是用来称呼有一定官位的人(好象是从四位下以上的“殿上人”)的,而殿可以称呼所有的武士,所以,这两点如果弄混的话就不好了,以前在下就经常用翻译过来的“公”,其实就是“殿”的意思。以后,建议大家尊袭日语习惯,称呼武士们为殿好了。还有,就是往往优势大名家的家老啊宿老啊,往往不称呼劣势大名家家主的官位,而是称呼“苗字+殿”,例如柴田胜家就要对德川家康称呼“德川殿”,这虽然很不礼貌,但是,劣势大名们也往往没办法,只得甘受侮辱。
再来说说“样”,样字的日文读音为“さま”,首先要说明的是,“さま”并不是现代日本人常用的“さん”一字,“さん”是没有对应的汉字的,只是放在别人名字的后面表示尊敬。而“さま”一般多用于非武士阶层来称呼武士阶层,例如农民、商人等,联盟中的松本小茜等商人就可以这样来称呼武士们(绝大多数都是武士啦)。不过,也有例外地方,就是当一位已经出仕了的武士要称呼别家大名的时候,大多使用“官位+样”的组合,这时的样,多翻译为“大人”。
除了“殿”和“样”两个字之外,第三常见的称谓词就是武士们的官名了。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称呼别人的官名时,一般只是用“苗字+官名”的格式,并且官名只带部门,例如宇佐美骏河(定满)、直江山城(兼续)等,联盟中例如吉川治部(明静),而如果同一部门中有两个同苗字的人,就用“名前+官位”。官名在做第三人称代词使用时,要配合别的东西(通称、苗字、字、名前等),而做第二人称的时候,就直接使用。一般来说,武士们的官名多在第三者谈话的时候为了避免引起误会而使用的。例如,在下的旧主前田芫雪和朋友前田绯雨二人,在下在和任意的第三者谈到他们其中一人的时候,就不能用个“前田殿”,而是要说“前田中务”和“前田图书”。大名之间称呼则是直接使用官位,例如,前田中务要称呼赤军长胜就可以用“左京样”。事实上,官位是对别人最礼貌、最尊敬的称呼。 如果同为独立大名但年龄、官位处于劣势,仅称呼官位就可以表示相当程度的尊重了。比如福岛正则称呼家康为“内府”(家康官职为内大臣,此官职别称“内府”)如果年龄、官位又处于优势,可称呼“官位+殿”表示客气,如家康称呼小早川秀秋为“金吾殿”。
另外,还有几个其他的称谓词这里也附带说明一下:
馆样:指的是居住在馆(或砦、城等)中的高贵人物,并不是特指馆主(砦主、城主)的。
屋形:同馆样,二者可以互换使用。
姬:多指大名、豪族、支城主家中的公主。用法是提出公主名字中的一个字,然后称“字+姬”,或者以“出生地+姬”来区分。所以联盟中的“宇多田光”,就可以称之为光姬(咣叽,有点尴尬……)。
御前:“御前”这个词诞生于奈良时代,起初和和中国的“陛下”、“殿下”一样,是表示一种对贵人的避讳,转而称呼贵人的侍从等。而到了平安初的时候,由于新的〈典范〉规定,在公卿在会面的时候,妻子或是女儿要在一旁待侍的(正好和中国的“回避”相反啊),所以,这时的御前就时名上实际称呼公卿,其实是称呼官妻或郡主了,所以,而到了平安中期,盛行把自己女儿送到宫中,为了保证礼仪,于是公卿们大多雇佣了一些相对高贵的侍女和白拍子,于是,意义就这样变了。 这基本上属于公卿用语。
宫:宫其实是皇族亲王的宫号,例如“仁和寺宫嘉章亲王”等,不过,当皇族有了官位的时候,称谓后面也带着“宫”字,以表示皇族的身份,例如“弹正尹宫”、“中务卿宫”等等。
其它的称呼还如——信长死后,手下武将谈起他时总是称呼“总见院”,是为菩提名(或称院名、法名)。
附、江户时代武家称谓——
一、将军:
足利义满曾云:“公家に摄家あり、僧に門跡あり。独り武家に棟梁なきはぉかしい。”遂上奏请使用“公方”的称呼。从此以后,称呼将军,从“上樣”变为“公方樣”。退位隐居的将军称为“大御所”,将军的妻称为“御台所”、“御台樣”,这是古语“御台磐所”的略称。将军世子称官名,其妻称“御簾中”。
二、藩主:
藩主称“御前樣”,其妻称“奥”、“奥御殿樣”或“御簾中”。藩主世子称官名或俗名,其妻也称“御簾中”,或称某“子”。藩主次男、三男,一般场合下称某“殿”、某“樣”。藩主女称“お姬樣”,如有多女,分称某“姬樣”。藩主退隐后称“大殿樣”,其妻称“大奥樣”(俺还没有引退,拜托除了俺的家臣的家臣,大家别再“大殿”、“大殿”地浑叫啦!)。御三家藩主习惯上以官名称呼,国持大名的家臣和御三家藩主的家臣在一起谈到各自主公的时候,习惯称“公”和“君公”。
三、骑本和目见人:
千石以上骑本称“御前樣”,其妻称“奥樣”;隐居称“大殿樣”,其妻称“大奥樣”。千石以下骑本称“殿樣”,其妻称“奥樣”。目见人(二百石以下),称“殿樣”、“旦那樣”或者“御新造樣”,其妻称“奥樣”,嗣子称“若旦那樣”或某“さん”,幼年时代也称“坊さん”,女称“お”某。
=========================================
补充:
我猜想你的问题是关于武士身份的认同和授予。
首先,有家族有产业有土地是否就能自承武士?这个问题要看时代,大体上是不行的。1588年,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严格区分农具和武具,规定农民只能拥有农具,世代专营农耕。持有武具成为武士的特权。1591年又颁布《身份统制令》,严禁仕农工商横向流动,农民不得弃农从商,武士不得获取町人或农民身份。
德川继承了丰臣的身份统制政策,1616年《元和武家法令》,1635年《宽永武家法令》和《宽永诸士法令》都明确规定武士以文武两道为业,专精弓马。武士脱离生产领域,不得从事经济活动。农工商阶层不得成为武士,各个等级阶层固化,难以横向流动。
所以,丰臣、德川时代的武士身份是很严苛的,寻常人等闲无法获取。就算你资财巨万,富可敌国有如当今之杰克马或是扑你马,也无非就是豪农、巨商身份。没有真赵血统,普通地头武士一样觑之如土狗。一纸文书,跟外国政要谈笑风生的杰克马一样要低头。
当然到幕府末期的时候,这种身份固化也是有松动的,豪农、巨商要成为武士也不是没有办法。一个方法是武士家族联姻,比如说氨膀保鲜的那一位就是顶好的范例。再一个就是直接跟落魄武士家族购买武士身份,比如坂本龙马祖上就是购买了乡士身份的商人。
至于丰臣之前的时代。天下汹汹有力者当之,你有实力有际遇,就算窘困如木下藤吉郎,后来不也成就天下人的事业。就怕本没有实力,徒有家族产业,怀璧其罪,叫他人连皮带骨一口吞没,连点渣渣都不剩。其实,后面一种才是当时的常态吧。
最后,假设你是一个外人,怎么称呼一个家族族长。这里面差别太大,不好细说。首先你要确认你自己是什么身份,平民也好,武士也好,贵族也好,称呼别人时候用法都是不一样的。而对方又是什么样的家族,是公卿贵族、藩阀势力还是谱代旗本,称呼也是不一样的。你不明确点明,确实无法回答。——其实答案我贴出来的两篇文章里面都有,还是建议你细读。
如果实在领会不了,建议你就算了,不要纠结了。毕竟花心思在这种地方没大意义。我猜你是想写小说,不知道某场合该用什么样的称呼。干脆就直呼“大人”好了,也没大错。
作者的专题:
彼岸花开:东瀛日本的上下三千年
夜泊舟
废庵诘答
镰仓
魔都动物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