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人生效率手册》
阅读人:小豆芽
阅读内容:第五章
阅读时间:20190623
自我输入与输出
这一章主要在说输入、输出的渠道,在输入时如何做到熟能生巧,在输出时如何让效果更好。
没有扎实稳固的输入,就无法做到条理清晰的输出。
如果在输入时,自己对知识一知半解,那分享时,就有可能“露馅”。我有个很好的办法是,针对分享的内容进行假设性提问,也就是想像如果自己作为一个学员,会问到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被问到哑口无言的经历。
在输出时,作者提倡用演讲和写作这两种方式。记得有一位心里学家调查过,人们感到最恐惧的事情排名,结果让很多人惊讶。死亡仅仅位居第二位,第一位是演讲。由此可见,演讲给人带来的恐惧有多大。
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恐惧,自己到底恐惧的是什么,找准了这个点,才能够去抚平这块硬伤。
心理学家麦克卢汉、佛洛伊德以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都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人恐惧的原因。我很喜欢前两者的看法。麦说是因为扮演的角色不适应而恐惧,而佛则说是因为回归婴儿的行为表现,所以想逃跑。
克服了恐惧,下一步就是自信的表达、从容上台。这一块,我可以分享些经验。
1、对稿子内容足够熟悉
对于从没在公众讲话的伙伴来说,台下听众越多,越会让自己越恐惧。而如果自己对稿子也不熟悉,更会让这种恐惧呈指数级增长。
2、找到台下对你演讲内容的听众
找到台下对你认可的那些人,时不时用余光扫射下,也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我未必出类拔萃,但我一定与众不同。
文/小豆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