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看了好几遍,孩子们美妙的歌声为整部电影带来最耀眼的色彩。
1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
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了一所都是问题少年(男校)的学校代课。
里面的学生都是因为在一般公立学校有问题行为或者其他不能在普通学校上学所以被转到这所学校的。
男孩子们会常说粗口、不爱学习、恶整老师等等。学生一旦犯错或者老师认为学生有错,就会遭到学校的惩罚——关禁闭。
学生和老师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管教模式。
马修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马修用音乐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对学生的维护和信任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学生们开始体验到在学校学习的乐趣。
学生莫翰奇因为马修老师的启蒙和帮助,后来上了音乐学院,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指挥家。
学生贝比诺是孤儿,在马修被学校辞退之后,被马修领养,终于不需要每周六都在校门口望眼欲穿般等待家人来接自己回家。
因为马修的到来,像监狱一样冷冰冰的学校开始有了阳光和色彩。
电影的整个故事确实很感人,一群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学生有了被认可的体验,不会因为一直被惩罚和责骂而自暴自弃,他们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希望。
2
可是,还有一个人除外。还有一个人,他的生活看不到希望。生活对他一直很不友好,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对生活表达出善意。
他的名字叫做孟丹。
电影里所有人都排斥他,他成为了所有人期望成为的那种人。
孟丹一开始并不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他是被当做实验品从感化院(类似少管所)送进来的。
实验负责人德贺医生带着他来到校长室,在校长和马修老师面前进行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从感化院出来的孩子对自由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也就是看孟丹如何融入团体生活。
德贺医生告知校长他们,他已经对孟丹进行过各种智力测验,检测结果分很多等级,包括正常、危险边缘、智障和白痴。孟丹属于危险边缘,也就是仅仅能够进行简单的读写和表达。
德贺医生警告校长,孟丹是一个天生孤僻、变态、有残暴和破坏倾向、爱说谎的人。所以必须非常谨慎小心。
在德贺医生进行这一番介绍的时候,孟丹也在场,他表现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包括马修老师在内,所有人在听完德贺医生的介绍之后对孟丹已经产生了警惕之心。
孟丹在马修老师的班上学习。马修老师认为自己需要在孟丹面前树立权威的形象。
他警告孟丹,要小心别犯错,否则要他好看。
在马修老师希望他加入合唱团,需要先试唱歌判断高中低音的时候,孟丹笑笑说自己会唱的歌老师不会喜欢。
马修老师坚持让他唱。结果就是以马修老师被惊吓到立刻让孟丹停止。因为孟丹唱的全都是充满挑逗和性暗示甚至明示的歌词。
虽然被惊吓到,马修老师仍然表示孟丹可以加入合唱团,作为唯一的男中音。这是马修老师第一次接纳了孟丹。
可是后来,马修老师在教育莫翰奇不应该粗暴无礼的时候说了这句话:
“粗暴无礼不是你的本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孟丹。”
孟丹听懂了其中的讽刺,愤然离开课室。
有一次,马修老师在发现孟丹教唆一个学生偷老师的食物的时候,担心孟丹教坏他的学生。先表示这个学生是在跟好人做朋友,然后让这个学生离开。
在听到自己是好人的时候,孟丹第一次露出了微笑。我想这是他第一次被正面肯定。
还没体会够被认可的喜悦,就被一通警告夺走了难得的笑容。
马修老师担心孟丹教坏他的学生,警告他不准靠近贝比诺(一个单纯的弱小的孤儿),否则会让他活得生不如死。孟丹听到这番警告并没有任何表示,而是默默听完之后垂下了眼帘。
孟丹最后离开了学校,被警察带回去了感化院。
这是因为学校丢了一大笔钱,当钱不见之后,校长就认定是孟丹偷的,又狠又准的巴掌持续了半个小时以上,孟丹忍无可忍反抗的时候被抓住带走了。
在他最后被带走的时候,他还转身对马修老师送上了微笑。平日里孟丹的脸上是很少出现真心的笑容的。
这个从小就被父母认为是累赘就抛弃的孩子,对待他人一点点的善意都是那么欣喜不已。可惜没人有真正相信他和接纳他。
讽刺的是,孟丹并没有偷钱,当真相大白的时候,校长根本不在意,没人想要还孟丹清白。
校长一句话就结束了这件事。他说,即使他现在不犯罪,以后也会犯罪的,大家已经对他很宽容了。
马修老师知道谁偷了钱,但是为了维护那个偷钱的学生,他也默认让孟丹担了偷盗的罪名。
不久之后的一天,校长离开学校去开会。马修老师趁机带着学生到后山游玩。
校长被紧急召回了学校,因为学校发生了大火。
远离学校的山上,孟丹望着浓烟滚滚的学校,面无表情转身离去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当时学校里没有学生,也就是说不知道他已经完全丧失了仅有的善良真心要烧掉所有人,还是知道学校里没有学生只是痛恨这所学校所以要烧毁它。
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孟丹就像是一个被动成长为现在这个模样的人。
满口粗言秽语、不懂得如何跟人交往、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报复心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厌恶。
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受到善意和爱,又怎能让他学会表达出善意和爱呢。
在学校的时间里,他除了跟莫翰奇产生冲突互相打架之外,没有做出任何残暴的行为。被马修老师讽刺和警告的时候没有,被校长冤枉偷钱的时候没有,被校长扇巴掌半个小时的时候没有,到最后反抗校长的力量都是那么弱小。
孟丹是作为实验品来到这所学校的,很显然实验失败了。
孟丹没办法融入正常的集体生活。
想要融入集体生活,最重要的是有机会被集体接纳。
可是,他是带着满身被外界贴上的各种负面标签来到学校的,大家对他只有排斥。
他也在努力适应集体生活。
然而,接纳了所有学生的马修老师,也排斥他、警告他、威胁他。
马修今后的人生到底会怎样?
会遇到对他抱有善意的人吗?他会变得对这个世界感到喜爱吗?
虽然希望是有的,但是也是渺茫的。
3
我发现对孩子贴标签是我们的习惯,无论好坏。
我们常常对一个孩子进行评价。
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你很聪明能干。
你真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好,我为你感到骄傲!
你为什么总是做不好?
我说过多少遍了,你为什么不听?
你干什么都笨手笨脚的。
你只会调皮捣蛋。
你真的是没救了。
你将来捡垃圾过日子吧。
……
这些生活中让人习以为常的话,难道都是贴标签吗?
就算是,有什么不好吗?
可能您觉得,至少夸奖孩子的都是好的吧。
正面评价为什么也不好呢?
因为那些正面评价会变成孩子的负担。
当孩子偶尔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感到失望,孩子也会感到难过。即便他知道自己不听话只是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后作出的决定,刚好这个决定不符合父母的期望而已。
当孩子不是总是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卑,没能让父母开心,也可能通过自暴自弃来证明自己不是总能做好。
不要让孩子活在他人的评价里,特别是负面的评价。
那些负面评价,你以为是提醒,却可能会变成引领他们成为那样的人的强大力量。当他们有一天变成我们嘴里的那种人之后,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
然而,他们是照着我们一直以来说出的评价来成长的。不是我们有先见之明,而是我们告诉他们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该怎么做?
不要轻易评价孩子本人,我们只评价孩子做的事情本身。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感谢孩子的帮忙,表扬事情做得好。
孩子把东西收拾好了,你可以说:“我看到玩具都收好放在篮子里了,地面上的垃圾也没有了,书本叠得很整齐,整个房间看起来非常干净整洁,人在里面特别舒服。”
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好,你可以说:“看得出来你很高兴,我知道你为了准备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现在有了好的回报。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孩子帮你做了很多家务,你可以说:“今天事情特别多,有你的帮忙,我觉得轻松多了,谢谢你!”
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指出事情问题所在,引导孩子怎样做。
当孩子考试考得不好,你可以说:“考试考得不好是会很不开心的。我们一起来商量看看怎样能够考得更好,你觉得怎样?”
当孩子把饮料弄洒了,你可以说:“现在需要赶紧弄干净才行。”如果孩子多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等孩子弄干净了问他:“你觉得怎样才能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呢?”
当我们在评价事情的时候,孩子会在心里对自己进行评价,他会形成对自己的看法,会产生自尊和自信,也能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不会因为自己犯错就看低自己或者自卑。
我们都是发展中的人,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不要用各种标签定型一个人,以及用标签来阻挡他变得更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好,愿我们都接纳这样的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