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完一本张国荣的传记,有那么一两瞬突然明白了哥哥的选择。
我们先假设那与所谓的病没有关系。
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等活到27岁我差不多就可以死去了。”27是个有意思的数字。它过二十,是人生的高峰,它逼近三十,人也未老。小时候满分一百的时候似乎考了97分以上就万事大吉。97,让自己出一点点差池却又逼近完美。
但是这个朋友后来想活长一点因为她遇到了最爱的他。
很久以前我也荒谬地想,我大概活到四十,最多五十,就可以知足了吧。
荒谬的想法是:四十岁以前,生活是新鲜的,之后是可怕的重复。
在哥哥的传记里也说过:要在最灿烂的时候离开。
如果在灿烂的时候选择离开,那是我们一起说再见。在那之后,就只剩下一个人说再见了。
不管哥哥的离去是不是受这种因素影响,但是想到曾经和他有一样的想法,听歌的时候就不会很难过。
可我们再细想一下,很多时候 重复 不是这么算的。
18,19岁的时光是不是很美的?即使在最美好的岁月里,我们也不得不过几天重复的日子。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法体会老年的天伦之乐,没法抚摸爱人脸上的皱纹,没法体会面对夕阳时的凄美,更不容易品味放下一切的淡然。老,伴随着很多被迫面对的不体面,但也有独一无二的新鲜事物。大多是平凡人的你我,还是不要怕老,我们一点点面对生活带来的考验。
我以为哥哥永远是“动”的,不然哪来“张猴子”?
可正解似乎是,在 春光乍泄 在 阿飞正传 里,更多的是张国荣的本色出演,那是他渴望得到释放的一面。
我们不一样吗?
看起来最喜欢笑的人其实喜欢在深夜里一个人散步。
总是给人鼓励的那一个听感伤的歌不说话。
告诉你说你别哭了 你自己难过的时候从来不发出声音。
平日里好搞笑哦 看着句子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只有自己知道。
谁还没有看不见的一面呢?
朋友话:“其实我们都不算小了。”
但是我还没想好何去何从。好像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想从事辈子的职业,没有想留一辈子的城市。
数数自己想干的事不少,能坚持下来的有几个?说实在点就是不想承担时间带来的责任。我太自私了。
能做的只有尽快尝试和选择。回想过去的几个月为什么从未感到过尽兴?就连很多喜欢的事似乎也是草草完成,总是被赶着来。
很害怕未来很多事还来不及尝试,就不得不做一个慌里慌张的选择,难道要将就吗?
哈,突然想起三毛给一个学生订正作业是留下的批录:“孩子,你的作业里有好多的大概 也许 似乎 差不多。”
我什么时候才能多一些 一定 必须 呢?
我说这是 少年维特之烦恼。
侬本多情,那就不要怪自己了。
不要把对错强加给自己了。心理学上讲,你最初想做的选择永远比权衡利弊后下的那个决定好。后者多是要后悔的。
老班也讲过 做好手中事,珍惜眼前人。
姑且跟着心走。
对吧
网友评论